首页 > 江南app地址官方计划  > 请律师 >

集体请律师可以多少人

请律师 作者:赧曜灿 2022-06-19 15:22:00

为什么中国没有律师代理用户集体诉讼的案子

谢邀,

先说是不是。其实中国是有集团诉讼律师的:我们就是。

案子不多,一年也就一百多个吧。

秦兵房产律师团队,下面这个小视频请了解一下。

我们的主要业务就是游走于各个小区,把松散的业主们组织起来。

徐斌:如何把一盘散沙的业主组织起来?

,5月份我先后去了西安、青岛、泉州等好几个城市。有的小区是无法办理产权证,有的小区好几栋楼都是违建,有的小区是售后包租商铺,无法返租,有的小区是烂尾楼。

这些业主在找到我之前,都经过了短则几个月、长则数年的维权。他们一开始相信开发商会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或者,政府会出面干预解决他们的问题。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观望,搭少数人的便车(后面会谈这个问题),所以律师进入一个小区除了评估案件的难易程度外,还有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帮助有希望维权成功的小区组织起来。

我就要跟着业主一起去小区看现场,指导他们开会,给他们讲解如何维权,设计维权方案,评估案件难易程度,教业主代表怎么保护自己。我要告诉他们之前的维权哪里做的对,哪里做的不对,接下来该如何做,等等。

这个工作很有乐趣,虽然有些原理和知识是相通的,但是大部分情况都不太一样。

可以这样说,每个小区都有每个小区的特点。维权的道路是艰辛而漫长,当我们把一群人组织好带进一条航路,能不能拿到onepiece就又要耗费更多的努力。我这个月的工作,作为这几个小区的起点、历程和终点,只是几十名同事过去二十年来的缩影。相对这么大一个国家来说,我们的力量和影响力实在是微不足道。业主们并不容易知道我们,打官司是个小概率事件,一般没有人闲得没事浪费时间研究这个。你会看到大多数人在不断重复着其他人早就犯过的错误,而他们的对手则在不断地进化,用最强有力的组织、专业人才和资金优势轻而易举的把普通人干的遍体鳞伤。

作为房产律师,不代表开发商而是代表业主,本来就是一件不理智的事情。为什么我们要坚持做这件事呢?

一个企业发展几十年到今天,如果他的创始人还没死,这家企业就一定带有这个创始人的特色。我认为这句话特别有道理。

秦兵是一位房产律师,我们团队的领袖和创始人。他是90年代第一批律师,2000年初因为专门帮业主打官司告开发商而闻名业界,到今年已经做商品房集团诉讼快20年了。比较著名的烂尾楼案件东华金座,业委会案件朗琴园、美丽园、大西洋新城,上海倒楼案,第一例面积缩水案国际友谊花园,都是我们代理的。

秦兵先生是一个故事很多的人,如果大家对他的经历感兴趣,可以关注一下他的新浪博客

秦兵_新浪博客

。我这里先声明一下,秦兵先生可能有些观点比较偏激,大家阅读的时候可以持保留意见和不同看法。

接下来我解释一下为什么中国没有多少集团诉讼律师。我认为有以下六方面原因:

1、制度缺陷

惩罚性赔偿金、陪审团制度、司法独立、腐败问题这些我就不说了,大家平时如果看《人民的名义》应该很容易理解。详细的可以看这个问题,

如何评价北美宜家召回已致8名儿童死亡而中国、欧盟仍在售的「夺命柜」?

在这个问题下面,各方面观点都表达的比较充分,我在这里补充一点,美国、日本、法国都有集团诉讼制度,不久前日本福岛核泄漏案,4000人起诉,政府和东电被判赔偿数亿日元。在中国组织4000人一起打官司几乎不可能。为什么?

发起一个集体诉讼,首要的问题是必须取得足够数量的授权,要想取得业主的授权,首先你要能找得到他们。很多集体维权案件的法律部分异常简单,比如业委会案件需要双过半,只需要达到50%以上的比例就可以,再比如股票的虚假宣传维权,胜诉率99%以上,开庭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几十个律师旁听,两个律师随便说一下就可以判。但是客户的联系方式是很难取得的。

美国的制度设计是你起诉的时候法院会要求被告必须提供客户名单,我国没有这样的制度设计。就算有(成立业委会时),也很难执行下去。而商品房小区维权相对好组织一些,因为业主至少住在一起。其他集体维权,比如手机、股权,受害者遍布全国。你只知道有几万人买了某款手机,却不知道这些人怎么联系,也就不可能说服他们一起告。

制度缺陷,导致中国发财致富最快的路径就是集体骗人,你骗一千个人,真正找你麻烦的就那么十几个。集体诉讼有多难组织,集体骗钱就有多容易。久而久之,就成今天这样了。发财的尽是些骗子。

2、政治风险

当你骗了一千个人每人几十万的时候,你有足够的钱取得一个权利上的优势地位。这个优势地位足够让你有能力威胁任何敢于反对你的人群,不然哪里来的跨省抓捕呢?

过去几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你可以不懂法律,但是不能不懂政治。代理集体维权案件就需要相当的勇气。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业主在维权的时候都请不到律师的原因:本地好一点的律师处于种种考虑,是不敢代理小区业主集体维权案件的。要想请到律师,就要想办法去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

3、集体行动的逻辑

假设我们,坐在电脑前或者拿着手机的你们每一个人,都住在同一个小村庄,我们的上游是一个堤坝。今天晚上下了大暴雨,如果所有人立刻跑到大坝去抢修,我们就全部活下来。

但是,因为天太黑了,你看不到其他人(去不去抢修),你会在得知上游大坝有危险的时候,拿着水桶往大坝冲吗?不会。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拎着桶像大坝冲锋是一件非常不理性的事情。

集体行动的逻辑,就是当一个集团成员认为,为了维护一个共同的利益而无论自己是否参与都对结果没有影响的时候,个体选择不行动的概率更高。

所以你看到一群人买手机都出事,但是维权的就只有一个这种奇怪的现象。按理说维权的胜利对每个人都有利:比如手机厂商意识到产品质量缺陷是一件非常严重的问题,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的时候,为什么不选择和所有客户和解呢?(比如每个客户赔偿数千元)因为他可以预测在没有集团诉讼制度的情况下,单个客户无法组织起来,也不会为了共同的利益去单个起诉。因为起诉的成本大于收益。

只有极少数的人会选择承担这个成本,而更多的人则是搭他的便车。把这一点和上一点结合在一起,集团诉讼律师之所以不存在的原因就显而易见,因为没有集团诉讼的客户。

4、当事人的内耗

在参与维权的过程中,我们会在不同的阶段,通过不同的派系介入一个集体维权案件。

我这里用派系这个词,说的不是我们对手或者第三方的派系,而是我们自己人是有派系的。一个集体维权案件,在律师介入的时候,往往面对的不是一个组织完好的大群体,而是无数个小团体构成的。

如果是第一批业主还好,如果是第二批业主就要小心了。因为原来的意见领袖是不喜欢有人出来唱反调的。带头维权数年无果偏偏又具有威信的业代,遇到群里不是“业主代表”的普通业主推荐律师,第一反应不是我要如何解决小区的问题,而是感到自己的“位置”遭到了威胁。

就算组织好已经委托律师的业主群体,在你代理案件的过程中依然会不断的内耗。

有的人喜欢八面玲珑,把集体利益不断地转化为个人利益:比如把律师的调查结果和维权方案泄露给其他业主或者开发商,来换取一些个人利益。有的业主仅仅是想保住自己的位置,而反对一切形式的诉讼,但是如果他自己结识一位律师又会突然变得支持起诉。

有的人会维权的同时开始反对自己聘请的律师。

5、案件难度大

如果是单个原告单个被告的案件,因为影响面有限,所以往往还能做到公平。

一旦涉及到多个原告诉单一被告的案件,结果就有可能对被告倾斜。

何况也并非只要原告是多人的,诉求就一定是合理的。

法院审理这类案件的时候,经常要考虑下判决之后的“社会影响”。比如让开发商赔的太多,结果资金链断了引起更麻烦的烂尾楼怎么办?因为都是空手套白狼,很多开发商本身没什么钱,轻轻一碰就死给你看。

同时,但凡是个开发商,除了拿地没别的本事,所以我们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律师,我们这个XX开发商你听说过吗?很有背景的!”我就给他们说:我这的被告就没有没有背景的。

通过钱权交易拿地,有不少地产商都有政府的暗股,这边是民事纠纷,那边可能就是刑事案件,办理这类案件的阻力可想而知。

6、亏本买卖

2008年我们有个案件,有60个业主委托,我们折腾了一年没什么效果,客户决定把我们换掉,换成一家北京某TOP所的律师。结果这位高伙没坚持一年就被干爆了,坚决要推掉案子。原因很简单,累。沟通本身就是一件特别耗时耗力的事情。每个业主每天给客户打一个电话问:现在案子什么进展?就把这位高伙累死了。

不但累,还不容易收到钱。律师想从开发商那里收100万都是很容易的事情,想从普通业主那里收100万可就难了。60户业主每户1.5万还不到100万,而大部分律师都没办法收到这个价格。

你给开发商处理法律事务,只需要和开发商的法务对接,最差无非是开庭多一些。但是如果给业主处理法律事务,你就要拿出做甲方两到三倍的工时才能解决。

律师收费如果太高,就会导致谈不成业务,因为同多人谈判本身就是一件难事。

如果收费太低,就会发生亏损。律师的收入等于他一年收到律师费的总和,而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如果一个案子耗时太多,就会影响到其他案子的收与不收。最终会导致收这种案子和其他案子的时间收益不成比例。

我的一个朋友不知道水深水浅,变更规划案件只收了10万,结果光是打印、复印证据材料就花了他2、3万。他案子办到一半实在熬不下去了想甩到我这里,我看在朋友关系上“借”了他两个律师,但是又花了一大笔钱。

将上述原因综合在一起,带给办案律师的就是极高的压力,一方面要安抚业主,做业主的工作,一方面要和有权有势的开发商对抗,开发商看似财大气粗,但是在欺负小业主上,只有下限没有上限,良心和诚信这玩意在这个行业基本不存在,如果存在,你很快就被市场无情的淘汰了。

大开发商与小开发商的区别无非就是烂尾的概率低一些,这几年,前面有光耀、中坤,后面有中弘、泰禾,据说还有几家A股地产商现在也有资金链问题。

小区业主起诉开发商,包括成立业委会和物业公司打官司,这些都是目前中国独有的情况,我们是一个没有集团诉讼制度,但是偏偏有期房预售制度和前期物业制度的国家,我认为至少未来五年,小区集团诉讼都会长期存在,而根据马太效应,当一个群体恒强,另一个群体恒弱,结果就会像癌症一样,从轻症逐渐演化成重症。

10~20年以后,中国第一批小区将进入房龄25~30年,先是电梯出问题,接下来就是房屋质量,所以国家也提前布局,开始在民法典和物业相关法规中添加“修房子”的内容。

开发商赚钱就走了,接下来这个大楼壳大概率不会是一个甩手就能卖的出去的投资品,所以他涨到多高其实对普通人来说都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总有一天整个社会都意识到,不会为这些老破房子甘当接盘侠。如果你有足够的前瞻性,应该尽可能少持有房子。

当然,我是不介意大家都来做我的客户的。

感谢时代,感谢期房预售制度,感谢楼市,感谢开发商,让我们的业务源源不断。

群体性刑事案件,请律师的帮助大吗

律师作用大不大,主要看律师的辩护思路和方案。

我一向的习惯是,没看到案卷,不发表明确意见。看到卷,研究过后,再给出自己的意见。

目前连案卷都没看,谁能知道你这案子怎么回事?所谓律师帮助大不大,到底该怎么定义?

别的不说,这案子凭什么定的诈骗,不值得深究吗?能不能通过辩护给改成其他轻罪案由?对于学生们的主观故意如何认定,有哪些证据,证据资格和证明力如何,难道没有辩点吗?

这种骗人才补贴的案子不是一两起了,尤其是杭州这地界给应届生的人才补贴那么高,这种案子更多。

除此之外,前一段时间疫情影响,杭州政府为了促进消费,发放消费券,不少人心思活泛,搞所谓的“消费券套现”,这种案子,也说要按诈骗来定。那你说,定诈骗牵不牵强?

律师有没有帮助?比起不请律师,肯定是有;

律师能起到多大帮助作用?取决于律师办案水平、检索能力、责任心、办案经验、体力。为什么还有体力,因为阅卷是个体力活。

要不要请律师?该请什么样的律师?这要取决于你个人的经济水平,你对律师的期冀,律师办案的成本等等。

碰上刑事案件,首先就是不要慌,稳住自己心神。全面考虑自己处境,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要不要请律师以及请什么样的律师。

现在的律师人数饱和了吗

千赞了,注册知乎以来第一次,感谢大家。

……………………

年后,单位有两项比较大的举措,写出来大家可以感受感受。

一,设置前台。

这部分,下文我提过,大家可以结合着看。

不允许随机当事人直接进入律师办公室,需要登记后指定,就是意味着扒皮,扒扒扒各种扒,5成7成8成的扒,扒的最后到嘴里的都是鸡肋。

二,打通几间独立办公室,改立隔断。

最近这两年多,单位新执业的律师得78个,还没执业的还有34个,很多人我甚至都没说过话…办公空间比较紧张,而且比较奇怪的是就一个男同志,其他都是女同志,这个我也不清楚是不是有什么大背景因素…

为了给新来的都安排个地儿,就要把一部分独立的办公室打通,在大屋里扔一堆新人,然后再设置两个屋子用来接待。

综合这两点,可以看出来,新执业的律师日子过得更难了,公共资源被整合,办公环境被压缩,既让新律师的案源变窄了,又进一步压缩了收入,拿更少的钱做更多的活儿。

而且,很多新律师也靠外在撑场面,客观讲,你见过几个有实力的律师用隔断,我指的是三线城市,房租不贵。质量不错的案件当事人都是有点眼光的,滋溜这么一观察,你懂的。

这种变化不是偶然的,肯定是大环境导致的,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这个行业,而传统诉讼业务就那么多,市辖区这几个法院立案量年年猛量递增,但是你把标的一万以下的案子刨出去看看还有多少。新人的个体感知越来越弱。

所以,入行需趁早,哪个行业都难做,但是再饱和还是有干出来的。其实,不是行业不行,很大可能是自己没带脑子…

最后再补充一点一直想说的,也是和知乎里很多观点相悖的。

我坚持认为,开拓案源比提高业务水平,重要一万倍。有案子做无论是责任感促使还是人民币引导,都会去认真研究案子,只要研究就会提高业务水平,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不要相信一些人说的,先提高水平再去做案子再去挣钱,他会害死你的。时代不同了,他们那个年代根本不缺案子而且很多人都是三四十岁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出来的,带着权力、人脉的光环。

而这几年和以后新执业的,大多一无所有而来。

2019.2.28

………………

昨天上午去立案,碰着了一个同年执业的女律师,比我小一岁,在市里另一个执业人数30+的所。等叫号,就坐一块聊了几句,也执业四年了,一直给师父做授薪,底薪4000+5%左右提成,一个月收入在6-7k这样很固定,刚执业的时候底薪2000,慢慢涨到4000的。

四年了,没有自己的案源基础,没有独立的顾问单位,收入这几千块钱,马上30了,还没结婚呢,告诉我天天案子上这么忙,周末经常加班,也没时间谈恋爱。我说你没考虑做法务呀,咱们这个年限你要个56k,也没问题。回复我说时间不自由…老铁啊,你这天天忙成这样,时间也不自由啊…

刚执业的时候,所里也有高合约谈我做助理的事儿,没怎么谈就被我婉拒了,我只是觉得,如果我是个能接受管制的人,我何必做律师呢?明知道前期这么难熬。

上面这些话基本能体现授薪的苦楚,但是很多人做授薪也是没办法,自身多方面条件所限。在我看来,授薪只是一个完善自我提炼自我的跳板,而不是长久之计,受制于人永远只是别人吃肉自己喝汤,想吃肉就得自己站出来独当一面。

单干派压力很大,尤其是年轻律师,律师费你收了,工作你自己做,压力你自己扛。但是没有退路成长也很快,多少有点绝地求生的滋味。另外,开拓案源就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只要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身边的资源多少会有点,混个好口碑慢慢滚雪球,实在没案子就脸皮厚点去写字楼里发名片去,这招我不是没想过。

明天上午去趟看守所,跟实在出不来的“兄弟”们谈谈心嘱咐嘱咐,缺钱的给存点钱,然后我就放假了。

给大家拜个早年。

2019.2.1

…………

做律师头两年也闯了不少祸,比如开庭拍桌子,上诉状带刺,拍视频挂微博,找办案单位纪检等等。慢慢沉淀下来,安静想想,之所以能执业到今天,而没有被这些所谓的祸刮倒,一是因为年轻,不会被彻底视为彻头彻尾的敌人,二是因为一切均事出有因,非全责,三是因为单位领导们的关照与疏通。

从这个角度看,其实找一个主任及高合背景略深厚的事务所,安全感相对会深一些,而所谓的小所,可能各人自扫门前雪了。

另外,个人正义感也是会博得他人相助很重要的因素。

虽然,你收钱办事是为了委托人,只是小我而非大我,但是你做事的出发点是正向的,只是方式不对,年轻人嘛,犯点小错改了就好了,不是什么大问题。

-------三年前,我师父如是评价我。

过刚易折的道理,到今天我还是一知半解,只是一切进行的更老道了。

………………

上午开了个劳动争议的重二审,刚结束,给大家说说感触。我代理用人单位,这个用人单位是非常牛逼的一个机关,从仲裁到重二审,五个阶段到现在两年零四个月了,这次案结之庭,我容光焕发,笑容满面,早晨起来还抹了大宝sod蜜,对面律师明显昨晚上没睡好,头发也没洗,从县里赶来中院开庭,一路风尘状态不佳,一上午的庭审一直眉头紧锁,若有所思。

这个案子是5个劳动者分别诉同一单位,合并审理。每个案子标的都是16万多(不含提的社会保险补偿50多万,这部分就是做样子,毕竟10块钱诉讼费,提一千万也是10块钱),据说,他包死收了3万律师费,想想看,虽然合并,但是所有程序要按五个案子准备,而且已经打了五个阶段,两年多过去了,重一审的结果是驳回原告(他们)诉求。核算下来,您觉得他赚着了吗?

我这边呢,证据就三四份,因为我们不认可劳动关系,主要是法理论述,工作量也不大,写写东西,和主管副局沟通沟通进展,开个庭。一个案子包死价一万,又抹了5k,合计4.5。

所以,接劳动争议代理劳动者一方的案子的话要慎重,比如我在的这种城市,普遍工资不高,导致这类案子标的小,周期长,收费低,干起来没滋味,而且这种当事人没一个好摆弄的,一个闪失就投诉你折腾你,今天李律师赵律师陈律师辛苦了,明天他就能操你祖宗,弄不好退钱白干活,这种例子身边没少出现。

写到这,想想这几年经历的一些奇葩当事人,真是感叹,我孩子怎么样也不让做律师,尤其是几线城市的诉讼律师。家里没点难处,谁特么出来做律师?

回归正题,那么这种案子怎么能赚到钱?经过我多方观摩,思考,只有一个方式可行,你做老板招俩授薪,底薪2000加提成,你这儿有源源不断的劳动争议的案子,让下面人做,你吃肉,他喝汤,出问题,他背锅。

这种模式,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等但凡能走量,重复性劳动多的类型案都适用。

…………………以下正文…………………

三线城市传统业务绝对饱和了。别处不说,我在秦皇岛执业四年。这四年里,所里来一批实习的,走一批,走的人方向基本公务员,法务,结婚生孩子。

没活儿的,是真特么没活!是他们不努力吗?不用心吗?都不是,只是现实很残酷。

简单说,小城市的律师收入来源基本靠诉讼,顾问单位,咨询,非诉(法律意见,新三板,企业并购破产等等)。

先来说诉讼,有诉讼需求的,但凡优质一点的,他她它身边已经有两三个相熟的律师,新面孔很难介入啊。

再说顾问单位,说句不好听的,我执业第二年就想做几家顾问单位,我基本使用了非常多的手段,寻找了无数家中小规模企业(大企业不提,懂得自然懂,找也是浪费时间),这么说吧,十家有九家已经聘了,那一家老板有认识律师,但不需要顾问。

咨询,就算付费,一次一二百,这钱能养家糊口么…也不可能天天有,而且这钱所里也会分吧…

非诉,同顾问单位…

看到没?前辈们把气质这一块头子把控的死死的,你要不就活该去被剥削,要不就想尽一切办法开拓案源,这个过程,你成了别人就得死,你不成你死。

从我的直观感受上说,新执业的最后做个授薪提成,一个月几千块钱也就是混日子,指望领头人往你身边过案子?像我这种认师父做干爹的行,有些所,你干好你的活儿就行了,还想把当事人变成你自己的。前辈们早想好了一万种办法阻止你。

哦?我听到有人说法律援助?我们这边一个民事1200一审,刑事1000一个阶段。你想挣够十万,还是到手!卧槽,我想想都不敢往下说了。而且,指望援助的案子再来的回头客…那层次,那标的,那收费,做久了你会对这行彻底丧失信心的。

说句题外话,我算是熬出来那波的,靠的就是七个字:嘴甜心狠办事稳。

嘴甜,就是会说话,会聊天,会谈案子,抓住仅有的机会,最大可能促成案子,包括提前准备工作,个人气场,言谈举止。

心狠,在不攻击贬损同行的底线之上,牢牢把控住气质这一块,该争就争,具体不多说。

办事稳,就是好好研究办案子,争取最好结果啊,同时让当事人看到你的付出。

再加一点就是勤奋,三年我跑了56十个公司,最后这一年够吃了不爱跑了,虽然绝大多数都没有成,但是还是有那么三四个老板慧眼如炬看中了我,有的是直接聘我,有的是辞了别人聘我,但是记住啊,谈自己,别贬损同行,这个行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能让外人看热闹。

………………

补充一点,如果有个处的好的师父,等于多了个亲爹,方方面面都会帮你。刚进所,所里会给你分配个师父,别盲目崇拜,静下心品品这人行不行,一两个月就能看出来,尽量好好处,用真情换真情,如果换不来,抓紧时间谋出路,别一棵树吊死。处的好是师父,处不好就是路人。

………………………

你们不要迷信网上那些侃侃而谈的所谓的“老人”,自身努力自然很重要,但是刚从业,没背景,运气和获取运气的方式才最重要,有时候就是老天爷让不让你持续。并且很多时候,会略显下作,但是没办法,为了生存。

我刚执业的时候,真没活儿,在外省读书,回家这边好多同学都不联系,爹妈都是农村人,谁特么知道我是律师啊?怎么办?坐班吧,经过一年的实习,我发现了所里有个漏洞,就是没前台,也就是当事人慕名而来进谁屋,谁接案,所里是没有这方面管控的程序。好,那我就一个月坐31天,周六日我也过来玩手机。

执业第一年,运气真是好,现在想可能老天就安排我做这一行,让我先不饿死。就这样,从所里接了十来个小活儿,收费2000-7000不等,这部分收入4万多,我师父给我四万活儿(分他大头),法院门口瞎聊、开庭旁听的找我等也接来了几个活,整了个两万多。这就是第一年,9万毛收入。

………………………………

在你面前摆着两个案子,前提是你的时间非常满,近期只有做一个案子的空当。

一件是,追索赡养费案件,老两口年逾八十,窝在快塌的茅草房里残缓度日,四子一女无人过问,老两口愿意拿出超高律师费3000元雇你来打。

另一件,民间借贷纠纷被告,标的470万,必输,请你的目的是拖延时间,费用好说。

如何选择?

………………

我自然代理了第二件。第一件报到法援中心,让他们给指派了一个援助律师(我们所一个刚执业没什么活儿的律师),事后让同事掏了50块钱做了面锦旗,然后让老两口家亲戚送到法援中心,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而我,也算对得起自己的良知。

不要问我法援那边怎么操作的,第一,我肯定有熟人,打个招呼就能分给我同事。第二,老两口那条件要获得不了法援,那这制度真就是摆设了。

2019.11.28补充,太尴尬了,最近出台新政策,非法律援助库内律师,不能再代理援助案件(含民刑),想入库还有一堆条件,刚执业的貌似很难很难入库…不知道怎么想的,执业5年往上的,谁会靠援助案件赚钱,新执业的又很难入库,想做又没有资格…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江南平台app Copyright © 2016-2020 m.46east.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