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通请律师事务所
如何看待腾讯电子签小程序近日上线“小借条”功能微信小借条是否具有法律保障对微信新功能你有哪些期待
就在前几天,有个网友给我发来一个借条,跟我说这笔钱一直是按2分息计息的,也就是月利率2%。现在对方没钱还了,想上法院起诉,能要回钱不?
我一看,这个借条写的,如果对方稍微懂点法律,非但要不到这2分的利息,可能连本金都要不回来了。
先说利息,利息很可能是要不回来的。
这几张借条上,全部没有写利息多少钱,只写了借到多少钱。
这两个规定总结起来就一句话——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没有约定利息或者利息约定不明确的,视为没有利息!
这两张借条虽然有些“利息支付到某年某月”,但是并没有明确写利息,也就是约定不明确,那就是视为没有利息。
所以,这个利息已经够悬了,更别提什么2分利还是4倍LPR了。
当然,可以去证明借款人与欠款人之间有口头的协议,但是能不能被法院采信,我就不好说了。
再说本金,本金可能也要不回来
这几张借条落款日期是2013年、2015年,距今最短的已经是6年了。
所以这难免就涉及一个诉讼时效的问题。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诉讼时效一般是3年。
有利的地方在在这几笔借款打的是借条,理论上,如果是打的借条,以借款名义,那么诉讼时效的计算是从债权人第一次向债务人讨债时开始计算。
但是不利的地方在于这几张借条中有“利息计算至”或者“欠利息XX”的字眼。
如果在借条上再写上“利息计算至”,可能会被认定为一种“催收”。如果写“欠利息XX”的字眼,如果是写借条的时候写上的,可能会被认定为是对更早之前的借款的重新确认而出具的新借条,那么就可能被认定为一次“催收”。
这些我还没算上他身份不明导致的败诉风险,这个欠款人只有姓名,其他什么信息都没有。
所以,总的来说,败诉的风险有,还很大。
其实类似的“问题借条”在实践中屡见不鲜,这几张的借条问题还算少了。有些借条,几乎把能犯的错误都犯了。
但是,在实践中能把这些要素写齐全的凤毛麟角。
据我观察,年轻人借钱的越来越少了,老一辈文化水平不高的居多,所以出现“问题借条”也多。
而且随着移动支付的发达,现在年轻人即使有借钱,也大都是电子转账,所以,在借款的当时不会写借条,事后往往也没有及时补上,一旦微信聊天记录不再了,就容易导致借款无法要回。
总结一下,借条出现的问题,大部分是在几类:
一是利息。借条如果不写利息,是视为没有利息,而大部分人写借条的时候往往忘了这点。
二是表述不清。最经典的就是“兹借某某某人民币XX元”。请问,是谁借谁?
三是超过诉讼时效。这个问题比较难解,虽然我经常打电话催债,但是,电话一挂,我怎么证明我曾经催收过呢?又不是每个人都有录音的意识。如果不能证明在3年内催收过,那么一旦法院认定超过诉讼时效,
胜诉权
消灭,钱也就要不回来了。
四是身份不明。这也是比较常见的,借条没有写借款人的身份信息,特别是身份证号码,中国同名同姓的人又那么多,如果是异乡人,对方一旦跑路,即使人家有签名,你也找不到人。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小问题,比如借条丢失,或者还完钱没把借条要回来,收据又丢了的,导致对方又重新起诉的。
民事诉讼归根结底,打的是证据。证据不足,即使有理也不一定能够胜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我一直觉得除非提高法律水平和吃足够多的亏,否则这种问题是不可能杜绝的。
直到我发现“腾讯电子签”这个微信小程序。
这款小程序堪称神器,完美解决了实践中借条经常遇到的问题,即使你是法盲,只要你的智商够认字,一般就没有问题。
这是一款微信小程序,在微信搜索中就搜腾讯电子签即可。
这款小程序一个“小借条”功能,里面有模板,这个模板是按照民法典规定的借款7要件来设置的,你只要把相关信息网上填,然后发给对方签名就可以了,如果是还款,同样可以在这里创建“小收据”,明明白白。
这里就解决了平日生活里写借条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一是解决借条表述的问题。就算是法律人,一般也不会记得全民法典规定的7个要素。这款小程序格式齐全,就不用担心不会写借条的问题了。
二是解决及时性的问题。转账同时写借条,既避免日后讨借条的尴尬,借条对应转账,证明力也更高。
三是解决了身份问题。现在微信和个人身份高度绑定,用微信交换借条,借条上有身份信息,不用说,是你是你就是你了。
而我认为对于普通民众最方便的事在于,解决了管辖问题!
以前我们起诉,坚持原告就被告的原则,要去对方户籍地或者居住地的法院去起诉。非常麻烦!
但现在有这个小程序,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因为你可以去互联网法院起诉。因为这属于在网络上签订的合同,履行也在网上。所以,可以在互联网法院上起诉,简单快捷效率!
即使你们当地没有互联网法院,因为你们在合同中约定是“出借人所在地法院”,你就可以不用跑去对方的城市起诉了,将会节省一大笔支出。
我是一个法律人,一般的法律风险我都能考虑到,所以借条问题对我来说不是大问题。但这款小程序对我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不用找地方放那些合同文书了……
比如我租房、借钱,我还得保存那些原件,如果丢了,江南官方体育app下载安卓版本 再渊博也没有用。特别是借条,还要防止被老婆发现。
而电子证据有个好处,就是只要账号在手,即使搬了家换了手机,凭证依然是不会丢的。只要老婆还尊重我的隐私,这个秘密就不会被发现!
简直完美!
除了熟人介绍,有什么方法可以找到市内比较靠谱的律师
常规来讲,熟人介绍本来就不靠谱。因为熟人给你介绍律师的很大原因,并不是你的熟人认为这个律师靠谱,而是你的熟人同时和这个律师也很熟,昨晚他们刚好在一起撸串儿,而已。太多的例子,熟人介绍一个律师,最后因为不熟悉介绍的业务,最后导致三方都下不来台。
所以,熟人介绍,很多时候是非常不靠谱的。
还有就是找到一些广告、直接上律师事务所找律师,这时很大程度上找的律师都是随缘了。比如,你刚到律师事务所门口,刚好遇到一个律师在门口做眼保健操,或者你在公交车上看见街对面一个律师事务所的招牌上留了一个律师的电话,那么大概率这个律师很就是你最终找的律师了。(PS.多说一句,很多人不知道,律师或律师事务所采用灯箱广告进行宣传是违反律师行业规定和执业纪律的。)
你买件衣服都要货比三家,找律师就不能好好比较一下么?什么?你说这样太麻烦?很多人一辈子可能就遇到一次需要找律师的情况,律师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一个案件的走向,你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比较呢?
反过来说,很多人不是不愿意比较,而是不知道怎么比较,我现在说的就是一些很实在的比较方法了。
知乎现在是很多律师坚持的平台,这里寻找律师有以下几个好处:
1.知乎搜索与你的案件类似的主题,大多数情况下你都会发现紧扣主题的文章、回答。然后你须要详细研究一下各个文章、回答,基本就可以判断这个律师的水平。然后,优中选优。一般律师都会预留联系方式。面谈前,建议先微信、邮件、电话沟通,然后决定是否面谈。
2.坚持写作的律师,一般都对自己、对专业有一定追求的(不装了,比如我)。但是,你还是要擦亮你的双眼——我说的是“一般”,而不是“全部”。
3.线上、电话事先沟通的好处是,律师在当事人面前一般处于专业上的优势地位,面谈前先行沟通,可以避免首次见面的压迫感。
4.相比其他平台而言,知乎更简洁、更直观、更容易做到横向比较。
该项建议的理由与上述知乎找律师的理由基本是一样的。
公众号上找到你认为比较有深度的文章,然后联系律师咨询,最后作出选择。
除了知乎、微信公众号,还可以在诸如微博、今日头条、搜狐、网易等平台上的律师专题进行比选,就连我有时候也会在网络平台上参考其他律师的一些观点和做法。但是你一定要注意避免那些浅尝辄止、流于表面、专注下三路、纠缠于男女情感、强行碰瓷热点社会话题的作者和平台。上述律师一般只追求吸引眼球、哗众取宠,他们关心流量胜过关心法律本身,对你的问题基本没有深度的研究,这样的律师绝对不是好律师。
反向来说,我在其他地方也举例了一些不靠谱的律师,在此重复,供你参考:
大部分当事人选择律师的时候,总是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希望找到一个神通广大、“关系”通天的律师。
这类律师便投其所好,承诺案件结果、吹嘘各种自己有各种关系。但实际上,当事人委托以后,就会发现99%吹嘘有“关系”的律师根本就不会去使用这种关系,因为这个“关系”根本就不存在。总之,大包大揽、吹嘘人脉的律师,就算是有人脉,也不会动用他的人脉来解决你的问题。最后多半沦落为讼棍。
这类律师一般对当事人的案件漫不经心、胜负心不强,对案件结果报以听天由命的心态。比如,我见过代理5000多万标的案件只提供两份证据的律师、靠一页微信聊天记录截图就主张1600多万诉讼请求的律师,等等。
遇到这类律师,案件多半会输。当然,借贷纠纷除外。
这类律师不排除主观上想办好案件的可能,但是由于专业不精、怠于学习更新知识库,不但实体法律关系搞不清楚、举证质证不得要领,就连基本程序都难以驾驭,办个案件磕磕绊绊。
曾有律师同时代理债权人A、B两个案件:A案件正在诉讼,轮候查封了债务人一套房产,该房产首封已经申请执行;B案件已经拿到生效判决,尚未申请执行,但首封了债务人银行账户内100多万现金,轮候查封尚在诉讼当中。
该律师居然告知当事人,只要存在轮候,即使首封也无法执行。因此向当事人保证:轮候查封的房产不会被拍卖、但首封的100多万现金因为存在轮候所以无法申请执行。
我得知情况后,立即告知当事人赶紧申请对100多万现金的执行,轮候查封房产的A案件也要赶紧拿到生效判决,否则房产一旦拍卖,当事人将一无所得。
此时其代理人还在阻拦,说程序上不可能实现。
最终我告知当事人,如果代理律师不愿意去执行这100多万现金,当事人就自己去找法院申请。最后,在当事人的强力要求下,该代理律师去成功执行了这100万多万现金。当事人最后拿到执行款后表示为自己的委托感到后怕。
但遗憾的是,轮候查封的房产被拍卖时,当事人尚未拿到生效判决,无法参与分配。
这类律师现实中比较少见,所以放在最后。但对案件本身来讲,可能是致命的。比如:
律师收了我6740元,法院判决书上写的律师费起诉费是6000元,我就问多740元那里去了
下面一票同行都在冷嘲热讽,令我觉得汗颜。
首先,从这个提问者的问题就可以知道,他请的律师没有给他说清楚6740元的组成,而下面的回答不正面回答就算了,甚至有人认为他不配请律师。这我就很难理解了。无非就是三种情况,第一这个律师违规收费,第二收取的费用里面除了律师费还包含了诉讼费或者其他诉讼可能会产生的费用,但是这个律师没有跟当事人说清楚。第三收取了6740,但是法院只支持了6000元的律师费。我觉得就这么简单的事情简单回答一下不就行了吗。诶,但是有些人就不,就恶心人,一定要体现出自己律师职业的高端神秘性,我觉得是脱离群众的表现了[扶墙R]。
同样作为一名律师,一个乙方,我觉得这种高傲自恃是令人作呕的。不知法,不知程序的当事人比比皆是,但是用自己知道的皮毛去恶心别人或者贬低别人完全是没有必要的。
2022年2月8日更新一下本回答,原回答本来是看了回答里一些同行的答复过于阴阳怪气,所以提笔写下,并且也在原回答里对提问者的疑惑进行了收费存在的三种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因为提问者没有提供任何准确的材料,无法具体分析,只能猜测可能性,本回答下其他律师也基本是分情况讨论)。目前本回答里大部分阴阳怪气的律师的回答已经删掉,但是点开评论发现很多人指责我没有回答问题,所以我真的很是不能理解,所以在这里统一说明一下,之后也不会在评论区回复。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