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平台app  > 果蔬知识 > 冬瓜 >

冬瓜种植技术,冬瓜种植技术与管理

冬瓜 作者:裔立人 2022-12-24 07:47:02

本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冬瓜种植技术,以及冬瓜种植技术与管理对应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冬瓜怎么种植方法

1、土壤:种植冬瓜时,需要选用疏松肥沃的土壤,再施加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底肥。2、种植:把冬瓜种子放入温水中进行催芽,再将露白的种子撒在土壤上。3、光照:冬瓜发芽后要让其接受全天候的光照。4、养护:根据土壤的墒情进行浇水。

冬瓜如何种植

1、选择土地

想要种植冬瓜的话,首先要找到一块适宜栽植这种植物的土地。一般来说它通常被栽种在疏松多孔、排水透气能力比较好的土壤中,且土壤需要有一定的基础肥力,因此使用煤渣、园土和腐殖土作为栽培时所用的土壤是最合适的。

2、种子催芽

冬瓜的种子在正常的情况下的成活率并不算太高,因此栽植冬瓜种子之前需要先将其进行一定的催芽处理,以保证一定的发芽率。将种子放在温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并不停的进行搅动,等到其吸饱水分之后再放在湿沙中等到露白。

3、光温管控

冬瓜是一种喜欢日照的植物,只有充足的日照它才能够顺利的成长,因此在冬瓜的苗芽露头之后,就要撤去遮阳网等不透明的遮盖物,让冬瓜苗接受充足的日照,且周围的环境温度要稳定在30摄氏度左右,以保证冬瓜的成长。

4、水肥管控

冬瓜在幼苗期对于水分和肥料的需求是不算大的,只有在其壮果期,果实生长发育得比较巨大的时候,才会需要较为大量的水分供应和养分补给,浇水时要秉持见干见湿的原则,适度适量的进行,施肥则要注意不能使用浓肥重肥。

种植冬瓜的方法

冬瓜大家都有吃过,那么大家知道冬瓜是如何 种植 的吗?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种植冬瓜的 方法 ,希望对您有用。

种植冬瓜的方法

1、土壤选择:种植冬瓜应选择排水方便,土层深厚,肥沃的沙壤土或粘壤土,前作物为三年以上未种瓜类作物的田块,而前作物为水稻更佳。

2、播种育苗:由于冬瓜因种子皮较厚,不易吸水,播种前,建好苗床,应选用未种过瓜类作物的肥沃土壤,播种前施足底肥,并浇足底水。应进行浸种催芽和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25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浸种20分钟,经消毒的种子用清水洗净后再浸泡在新高脂膜800倍液中5—6小时,捞起进行催芽,催芽温度以30℃左右为宜)。播后用应及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墒抗旱,防土层板结,提高出苗率。

3、定植管理:选未种过瓜类作物的新地或已进行水旱轮作3—5年的田块种植,并施足基肥(每亩施有机肥2000—3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起畦、整地。做成畦面110—120厘米,沟宽50厘米,田块四周有环沟,达到沟沟相通,方便排灌。合理密植。当气温稳定在15摄氏度以上选晴天进行移植,每畦植一行,株距60—70厘米。亩植450—550株,植后淋定根水,并及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护幼苗,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使幼苗顺利渡过幼幼苗期。

田间管理

1、基肥:每亩施有机肥约2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

2、苗肥:待苗长出5-6片真叶时亩施复合肥10-15公斤,尿素8-10公斤。促进伸蔓,增加植株营养积累。第一朵雌花开放后控肥控水,防止徒长,有利于保花坐果。

3、壮瓜肥:当果实长至3-4公斤 时加强肥水管理,亩施复合肥15-20公斤,尿素10-12公斤,氯化钾8-10公斤。隔半月施一次,连续施4-5次。

4、病虫害防治

(1)、病害化学防治:白粉病,用奥尔或千生800倍液喷施;日灼病,用瓜叶或 其它 材料覆盖冬瓜,减少阳光直射。

(2)、虫害化学防治:瓜绢螟用双星阿维菌素喷杀。椿象用90%敌百虫喷杀。

种植冬瓜的技巧

一、播种育苗

春植冬瓜,采用播种育苗,大田移植。播种育苗,可有利于苗期防寒、保温。春植育苗,将种子消毒、催芽、种子露白后播种,最好用营养杯育苗,农膜覆盖、保温、保湿。农膜育苗,幼苗抽出3-4片真叶,可揭膜炼苗,选晴暖天气移植。

秋植即浸种催芽,芽播定植。

二、整地定植

种植冬瓜的大田,要求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冬瓜不宜连作,前作是水稻田最好。要求犁耙晒白,施足基肥,基肥可亩施腐熟的农家肥或猪、牛粪、土杂肥2500-3000公斤,基肥与表土层充分混合。整地细碎均匀。起高畦、大畦,要求畦宽1.5-2米(包坑),畦高0.5米以上,以利灌水栽培。种植时,在种植的小沟或穴内再施用经沤制的猪、牛粪,复合肥、磷肥等的混合沤制肥,每穴施用0.5-1公斤,盖上土层,不让幼苗根系直接接触肥料,以免灼坏幼根。施肥后可进行种植,规格为单行单株植,株距1.00-1.50米,亩植450株。

三、肥水管理

1、合理施肥:

冬瓜生长需较充足的肥料。除施足基肥外,还要根据冬瓜不同时期的生长情况,适时、适量追肥。掌握“前轻、后重”由淡到浓的原则,重点应从引蔓上棚至结瓜后,瓜重达3公斤左右时进行追肥,以氮、磷、钾相结合,不偏施氮肥。

2、合理灌水:

冬瓜对水份的要求严格。幼苗期遇晴暖天气,需早晚淋水一次,春植如气候寒冷,可减少水份。瓜蔓上棚后需要水份较多,除每天淋水外,晴天要保持10厘米左右的畦坑水,以利根系吸水,长期保持湿润而不干旱,采收前10天要控制水分,以利贮藏。

四、压蔓、引蔓和定向留瓜培育

1、压蔓:冬瓜茎蔓粗壮,结瓜期长,为减轻棚架的负担,防止台风吹刮倒棚,为增加节间不定根吸收养分、水分需要,延长瓜蔓寿命,因此,要压蔓,压蔓方法是:选择晴天,在主蔓3-4个节位处压上坭块,压2-3段,使节间增生不定根,加大吸收养分能力。

2、搭架引蔓:当瓜蔓长至30厘米左右时,可插竹搭架引蔓,搭架高度1.5米为宜,上加一条较粗的横梁连贯固定支架,引蔓时根据畦的方向,定向把蔓引向横梁,可有利结瓜后瓜叶能遮挡太阳斜照而防止灼伤瓜实。

3、摘蔓、留瓜、护瓜:在正常情况下瓜蔓的生长由细到粗,而一般也在主蔓上结瓜。因此,为集中养分,供应主蔓的营养生长,应要及时摘除侧蔓,有利于通风透光、传播

授粉。冬瓜生长培育部位要求选择在主蔓28节间前后、并选择瓜形均匀,瓜蒂较短且无病虫为害的幼瓜,才能培植出硕大的瓜果。幼瓜选定后,应把再长出的雌花摘除。当幼瓜长至2-3公斤时,可用麻绳结网将瓜吊于横梁上生长。留瓜后,蔓苗再伸长到10节后将顶部摘除,以集中养分供应瓜实。

冬瓜种植方式

1、地冬瓜:植株爬地生长,株行距较稀,一般每亩种植300株左右,管理比较粗放,茎蔓基本上放任生长或结果前摘除侧蔓,结果后任意生长。其优点是花工少,成本较低。缺点是瓜型欠佳,经常扶瓜;否则畸形果率高;果皮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破损,影响耐贮性;光能利用低,结果大小不均匀,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该方式只适用于岛内销售的灰皮冬瓜品种,而对于商品性要求较高的北运或出口品种:如,“青皮冬”、“黑皮冬”和“青杂1号”则不适用。

2、棚冬瓜:植株抽蔓后用竹木搭棚引蔓,有高棚和矮棚之分。高棚一般高为150-200厘米,矮棚一般高60-80厘米,棚宽250-300厘米。海南瓜农一般采用矮棚方式为多。植株上棚以前摘除侧蔓,上棚以后茎蔓任意生长。棚冬瓜的座果比地冬瓜好,果实大小比较均匀,单位面积产量一般比地冬瓜高,但基本上仍是利用平面面积,不利密植,一般只能在瓜蔓上棚前间套种,不能充分利用空间,且搭棚材料多,成本高。近年来,为省材料、省成本和省工,开始推广一种改良式的网棚架:即,先用木桩、铁丝搭一个基本棚架,再覆处 编织 好氟龙丝网。尼龙网最少可使用三造,搭架非常方便省工。

3、架冬瓜:支架的形式有多种。有“一条龙”:即,每株一桩,在130-150厘米高处,用横竹连贯固定;有“人字架”;有“一星鼓架龙眼”和“四星鼓架龙眼”:即用三或四根竹竿搭成鼓架,各鼓架上用横竹连贯固定,一株一个鼓架。架冬瓜形式虽多种多样,但都结合植株调整,较好地利用空间,提高座果率并使果实大小均匀,有利于提高产量与质量;也利于间套作,增加复种次数;而又比棚冬瓜节省架材,降低成本。在目前条件下,架冬瓜是三种栽培方式中比较合理、比较科学的一种方式。

冬瓜种植技术

冬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上有卷须,能爬蔓,叶子大,开黄花。果实球形或长圆柱形,表面有毛和白粉,皮深绿色,是普通蔬菜。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冬瓜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冬瓜种植技术

一、播种育苗

春种冬瓜,采用播种育苗,大田移植。冬瓜种子种壳较厚而硬,发芽较慢且不整齐。种子应采取破壳,浸种,催芽,使其出苗率高且整齐一致:方法是在种子尖端用钳子,小心的破个小口,但注意不能伤到种胚,然后浸种6~8个小时,在恒温箱中,28~32℃的温度条件下催芽,在出芽前要注意保持种子的水份,还要保证通气,用湿毛巾包裹,每天用温水洗种子一次。也可用电热毯加温催芽。

秋种则在浸种催芽后芽播定植。

冬瓜壮苗标准:日历苗龄35~40天,株高13厘米左右,真叶3~5片,茎粗O.5厘米以上,子叶完整,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二、整地定植

种植冬瓜的大田,要求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冬瓜不宜连作,前作是水稻田最好。要求犁耙晒白,施足基肥,基肥可亩施腐熟的农家肥或猪、牛粪、土杂肥2500-3000公斤,基肥与表土层充分混合。整地细碎均匀。起高畦、大畦,要求畦宽1.5-2米(包坑),畦高0.5米以上,以利灌水栽培。种植时,在种植的小沟或穴内再施用经沤制的猪、牛粪,复合肥、磷肥等的混合沤制肥,每穴施用0.5-1公斤,盖上土层,不让幼苗根系直接接触肥料,以免灼坏幼根。施肥后可进行种植,规格为单行单株植,株距1.00-1.50米,亩植450株。

三、肥水管理

1、合理施肥:

冬瓜生长需较充足的肥料。除施足基肥外,还要根据冬瓜不同时期的生长情况,适时、适量追肥。掌握“前轻、后重”由淡到浓的原则,重点应从引蔓上棚至结瓜后,瓜重达3公斤左右时进行追肥,以氮、磷、钾相结合,不偏施氮肥。

2、合理灌水:

冬瓜对水份的要求严格。幼苗期遇晴暖天气,需早晚淋水一次,春植如气候寒冷,可减少水份。瓜蔓上棚后需要水份较多,除每天淋水外,晴天要保持10厘米左右的畦坑水,以利根系吸水,长期保持湿润而不干旱,采收前10天要控制水分,以利贮藏。

四、压蔓、引蔓和定向留瓜培育

1、压蔓:冬瓜茎蔓粗壮,结瓜期长,为减轻棚架的负担,防止台风吹刮倒棚,为增加节间不定根吸收养分、水分需要,延长瓜蔓寿命,因此,要压蔓,压蔓方法是:选择晴天,在主蔓3-4个节位处压上坭块,压2-3段,使节间增生不定根,加大吸收养分能力。

2、搭架引蔓(篱架或三脚架):当瓜蔓长至30厘米左右时,可插竹搭架引蔓,搭架高度1.5米为宜,上加一条较粗的横梁连贯固定支架,引蔓时根据畦的方向,定向把蔓引向横梁,可有利结瓜后瓜叶能遮挡太阳斜照而防止灼伤瓜实。

3、摘蔓、留瓜、护瓜:在正常情况下瓜蔓的生长由细到粗,而一般也在主蔓上结瓜。因此,为集中养分,供应主蔓的营养生长,应及时摘除侧蔓,利于通风透光、传播花粉。冬瓜生长培育部位要求选择在主蔓22-26节间前后、并选择瓜形均匀,瓜蒂较短且无病虫为害的幼瓜,才能培植出硕大的瓜果。幼瓜选定后,应把再长出的雌花摘除。当幼瓜长至2-3公斤时,可用麻绳结网将瓜吊于横梁上生长。

留瓜后,蔓苗再伸长到10节后将顶部摘除,以集中养分供应瓜实。

五、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病虫害:病害有枯萎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其中以疫病为害最严重;害虫有蓟马、蚜虫等。

1、病害防治

(1)栽培防治,采用与非瓜类作物进行3—4年水旱轮作,增施有机肥,适当控制化学氮肥,增施磷、钾肥等。

(2)化学防治

枯萎病:发病初期用瓜枯宁800倍液或农抗120的200倍液或70%敌克松600倍液灌根。

疫病:在发病前或雨季到来之前,喷一次保护性杀菌剂,如96%“天达恶霉灵”粉剂3000倍液、75%猛杀生干悬浮剂600倍液、大生M-45600倍液、70%品润干悬浮剂800倍液、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在大雨或暴雨过后防治,雨后发现中心病株以后及时拔除,立即喷洒或浇灌50%安克可湿性粉剂30克/亩,用58%雷多米尔或72%克疫霜600倍液或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嘧菌脂胶悬剂1500倍液、68%金雷水分散粒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隔7-10天用药一次,病情严重时可以5天用药一次,连续防治3-4次。

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洒农抗120或武夷菌素水剂100~15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除防治白粉病外,还可兼治炭疽病、灰霉病、黑星病等。也可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或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30%白粉松乳油2000倍液。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选用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隔20天左右1次,防治1次后,再改用常用杀菌剂。

炭疽病:苗床土消毒或无病土育苗。每平方米苗床土用70%五氯硝基苯10g加65%代森锌20g,再加15kg细土混匀,用l/3药土垫底,2/3药土播种后覆在种子上;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2、虫害防治。

冬瓜的主要虫害有椿象、瓜蓟马、瓜绢螟、红蜘蛛等。防治上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轮换使用。椿象用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600倍液喷杀;瓜蓟马注意在坐瓜前防治,用25%扑虱蚜2000倍液或好年冬1000倍液喷杀;瓜绢螟用虫螨杀星或爱福丁3号1500倍液喷杀或辛硫磷800倍液于下午4时后喷施;红蜘蛛防治一般是增加空气湿度,在干燥的环境条件下多喷水可有效预防,另外是直接喷施螨类专杀药剂,如三氯杀螨醇、尼索朗、哒螨灵等。

冬瓜饮食宜忌

冬瓜性寒凉,脾胃虚寒易泄泻者慎用;久病与阳虚肢冷者忌食。

【宜】夏天气候炎热,心烦气躁,闷热不舒服时宜食;热病口干烦渴,小便不利者宜食。

【忌】冬瓜性寒,脾胃气虚,腹泻便溏,胃寒疼痛者忌食生冷冬瓜;女子月经来潮期间和寒性痛经者忌食生冬瓜。

【搭配宜忌】

□相宜的黄金搭配

冬瓜+鸡肉=清热消肿

冬瓜+海带=降血压、降血脂

冬瓜+蘑菇=清热祛火、除烦止渴、滋补美容

冬瓜+火腿=增强机体免疫力

冬瓜+豇豆=消水肿

□相克的禁忌搭配

冬瓜+鲫鱼=尿量增多

关于冬瓜种植技术和冬瓜种植技术与管理的介绍到此,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江南平台app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江南平台app Copyright © 2016-2020 m.46east.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