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平台app  > 果蔬知识 > 冬瓜 >

绿春小冬瓜,绿春小冬瓜种植

冬瓜 作者:士以南 2022-12-19 14:48:02

今天给各位分享绿春小冬瓜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绿春小冬瓜种植进行讲解,请看下面内容!

本文目录一览:

金沙江-哀牢山金铜成矿带

该成矿带位于同名结合带上,可分为金沙江成矿亚带(中带,以铜为主)和哀牢山成矿亚带(南带,以金为主)。前者位于蜂腰部分,呈南北向分布的狭窄条带,包括金沙江结合带和江达-维西火山弧在内。“八五”期间在我们和兄弟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对德钦羊拉里农铜矿床进行了重新研究,远景极好,初步普查勘探表明达大型规模,哀牢山成矿亚带则位于同名结合带南段,呈北窄南宽的北西向楔形体,由扬子地块西缘的哀牢山基底逆推带,金平滑移体,结合带内的浅变质岩带以及昌都-思茅陆块东南缘的绿春火山弧的一部分,组成复杂的推覆构造带。该成矿亚带是三江地区最重要的以金为主的成矿带之一,迄今已发现大型金矿床4处(老王寨、冬瓜林、金厂、大平),中型8处,小型及矿点30余处,累计探明储量150余吨,预计远景储量可达500t以上,已成为云南省的支柱矿产地之一,也将成为国家级的黄金基地之一。由于两成矿亚带研究程度不一,成矿特征不同,分述如次。

图11-8 乡城青麦唐波河口对岸(TC-11)Ag、Cu、Pb、Zn含量曲线与剖面图

(一)哀牢山金成矿亚带

1.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哀牢山成矿带是以金沙江-哀牢山板块结合带南段为主体的于中新生代陆内汇聚阶段形成的复杂推覆构造带(图11-9),它包括红河断裂带、哀牢山断裂带和九甲-墨江断裂带3个区域性逆冲断裂带。它们都具有走向北北西、倾向北东、倾角较陡的特点,走向延长均在500km以上。其中红河断裂带是经过多期次活动的超壳型断裂,新生代晚期具右行走滑特点,本区可划分为3个次级构造单元。

图11-9 哀牢山推覆构造分带与矿产分布图

1—古元古界哀牢山群;2—古生界浅变质岩;3—泥盆系石炭系构造混杂岩;4—古生界浅变质地层;5—古生界与上三叠统;6—上三叠统一碗水组;7—冲断带。Ⅰ—前陆磨拉石建造带;Ⅱ—前缘冲断带;Ⅲ—中央冲断带;Ⅳ—后缘韧性变形带。

—哀牢山前缘推覆体;

—金山丫口推覆体;

—三猛推覆体;

—金平推覆体;

—绿春推覆体;

—哀牢山基底推覆体

(1)前陆磨拉石建造带分布于九甲-墨江断裂带以西的景东、墨江-绿春一带,形成边缘坳陷带,其中堆积了上三叠统一碗水组,由一套具有磨拉石建造特点的紫红色砂砾岩组成。

(2)浅变质带分布于九甲-墨江断裂带与哀牢山断裂带之间,系哀牢山板块结合带所在,由若干大型推覆体或构造岩片组成,包括哀牢山前缘推覆体、金山丫口推覆体、三猛推覆体、绿春推覆体和金平滑移体,呈右行斜列分布。不同推覆体的内部构成不尽一致,出露地层,次级断裂配套形式,变形变质程度和金矿化特征均有所不同。例如哀牢山前缘推覆体由晚泥盆世—早二叠世浅变质的石英杂砂岩、绢云板岩、硅质岩组成的韵律层,以及薄层灰岩、含砾板岩及玄武岩层组成。金山丫口推覆体由志留纪—二叠纪(以二叠纪为主)的绢云板岩、砂岩、灰岩夹玄武岩及超镁铁质岩组成。它们都具有深水沉积特征,但变质程度有所不同。金平滑移体则由未变质的奥陶纪二叠纪的深水至浅水沉积物组成。不同推覆体之间以冲断层为界,而在主要冲断带前缘,常有大小不等的滑覆体出现。这些不同的推覆体是本区主要的含金岩系,金矿化主要发育于不同岩性层间的滑动面上,其中尤以哀牢山前缘推覆体的含金性最好,多数大型矿床位于其中。

(3)深变质岩带位于哀牢山和红河大断裂带之间,由古元古界哀牢山群深变质岩系组成,主要岩石有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变粒岩、大理岩等,其中广泛发育各类韧性变形构造,如线理、片麻理、平卧褶皱以及各类糜棱岩、混合岩化花岗岩等。它可能是扬子陆块结晶基底,或称哀牢山基底逆(冲)推(覆)带。

不同断裂带和构造带之间的关系如图11-10所示。

图11-10 哀牢山推覆体重力模型

(据陈元坤,1987年)

F1—红河断裂;F2—哀牢山断裂;F3—九甲-墨江断裂带;Pt—元古界;Ptal—元古界哀牢山群;Ptdh—元古界大红山群;Pz1—下古生界;Mz—上古生界

成矿带中的岩浆活动频繁多样,并与金矿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1)哀牢山洋盆形成时的洋脊/准洋脊型火山岩-蛇绿岩带,主要分布于九甲-墨江断裂带上盘的前缘推覆带中,由100多个超基性岩体组成,断续分布长达200余公里,与泥盆纪—早二叠世深水浊流沉积物共同组成蛇绿混杂岩带,主要形成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洋盆扩张时期。

(2)洋盆向西俯冲闭合时期形成岛弧玄武岩-安山岩组合,包括哀牢山大断裂带西侧及绿春以及阿墨江断裂带上二叠世玄武岩。

(3)同碰撞阶段形成的中酸性侵入体,它们集中出现在二叠纪的火山岩带之上,形成带状展布的酸性侵入岩基。

(4)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碰撞阶段形成的酸性花岗岩带和走滑阶段出现的富碱性斑岩和较强的花岗岩化作用及煌斑岩侵入体,后者的侵入年龄值为43~35Ma,它们与金矿化有较密切的空间关系,应引起广泛的注意。

不同时期岩浆岩的含矿性研究表明,由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的火山岩-蛇绿岩系及深海沉积物组成的蛇绿混杂岩中,金的背景含量普遍较高(表11-6),可能为本区金矿床来源层,而区域地化工作也证明,哀牢山东西变质带的元素组合特征明显不同,深变质带区属Cr、Ni(Cu)、Pb、Zn组合异常带,元素异常组合简单,分布零星,无金异常存在。而浅变质岩带为As、Sb、Ag、Hg组合和Pb、Zn(Cu)、Ag组合异常带,组合类型复杂,组合异常分带具浓缩中心,并与相应矿床对应较好。已圈出5×10-9为下限,面积大于8km2的Au-As组合异常区共37个(图11-11),其中墨江金厂以北15个,以南17个,这些异常大多靠近九甲-墨江断裂以东的浅变质的蛇绿混杂岩和古生代地层分布区。证明它们是Au的源层区。

表11-6 双沟蛇绿混杂岩微量元素平均含量对比表

注:Au为10-9,其余元素为10-6。

哀牢山成矿带的形成,经历了复杂多阶段的地质作用过程,它可能是在原特提斯洋闭合的残留海或前陆坳陷的基础上,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拉伸拆离而成的哀牢山洋盆,而于二叠纪向西俯冲、闭合。在碰撞过程中,由于发生壳内拆离,使东部俯冲板块的陆壳,仰冲在西部板块陆壳之上,并在其前缘形成前陆坳陷盆地,堆积了晚三叠世磨拉石建造,燕山晚期至喜马拉雅期,又出现强烈的由东向西的大距离推覆作用以及左行走滑作用,最终形成北窄南宽,向南东撒开的推覆走滑构造面貌。本区的金矿化作用也是在这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中形成的。

2.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

(1)矿床类型及特征:根据“七五”、“八五”期间的研究成果,以及本区金矿床特征、成矿作用特点及其成矿地质背景,我们将本区金矿床纳入陆-陆碰撞阶段成矿大系中的碰撞-冲断-剪切带成矿系列中的金矿床(Ⅲ4),或称为推覆造山带型式改造型金矿床。并按其赋矿围岩特点,区分为4种亚类,其主要特征列表11-7所示,图11-12~14分别表示了不同类型矿床的围岩、产状及其主要控矿构造特点。

(2)矿床成因、控矿因素及成矿模式:根据近期研究,成矿带上不同亚类金矿的成矿作用特点有下列几方面。

成矿物质来源 矿床的硫同位素组成见图11-15。96件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值的变化范围为-7.61‰~8.1‰,平均1.20‰,14件围岩中黄铁矿的δ34S值为-8.38‰~15.41‰,平均1.24‰。其中老王寨、冬瓜林矿床的δ34S,绝大部分集中于±2‰范围内呈塔式分布,与围岩的δ34S有明显差别。金厂金矿的δ34S则集中于-2‰~-8‰范围内呈塔式分布,与围岩的δ34S较为一致,大坪金矿的δ34S则由于数量较少,难于评述,可以认为大部分金矿床的硫源主要是来自深部的。

图11-11 哀牢山北段金异常分布略图(据云南地矿局简化)

各矿床矿石铅(38件)的同位素组成多属正常范围,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的平均值分别为18.3235~18.6416,15.6159~15.6716和38.5924~38.9307,其中206Pb/204Pb和207Pb/204Pb的变化极差(R)分别为0.113~0.290和0.033~0.198,小于208Pb/204Pb的变化极差(0.265~0.773),而岩石铅(30件)的同位素组成明显大于矿石铅的相应值。R值分别为0.337~1.520;0.018~1.200和0.614~2.550,也大于矿石铅。此外矿石铅源区特征值μ、ω、k值由北而南,即从老王寨→库独木→金厂→大坪有逐淅减小的趋势,其中μ值在老王寨最大(9.591),而大坪最小(9.498),通常认为具低μ值<9.58,Doe)的铅是来自下部地壳或上地幔,或基本处于封闭状态的构造单元,而大部分矿石铅的μ值是小于9.58的,可以认为本区金矿来源具有壳幔混源特点,由此而南幔源成分有所增加。

表11-7 哀牢山陆缘造山带式改造型金矿床成矿特征一览表

图11-12 老王寨-冬瓜林金矿地质略图

1—紫红色粉砂岩、砂岩;2—生物碎屑灰岩;3—含砾绢云板岩;4—含砾硅质绢云板岩;5—钙质板岩、灰岩;6—变石英杂砂岩;7—灰岩、绢云板岩、杂砂岩;8—砂板岩;9—薄—微层变石英杂砂岩;10—煌斑岩;11—花岗斑岩;12—紫红色斜长玄武岩;13—辉石玄武岩;14—超基性岩;15—弧形推覆断裂带;16—滑脱剪切带;17—矿体及编号

矿石及黄铁矿、石英等主要矿物中微量元素的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得出了前述相同认识,即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深水浊积岩系和蛇绿岩,是主要的矿质来源。

成矿溶液来源及性状 根据矿石中大量存在的石英的δ18O值(11.92‰~21.72‰,平均17.21‰)和均一温度,可以计算得成矿流体的δ18OH2O为2.17‰~11.77‰,均值4.48‰,与相应样品液态包裹体δD值的投点(图11-16),主要分布于大气降水区,仅个别落在岩浆水区,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图11-13 元阳大坪金矿床地质简图

1—第四系;2~4—浅变质浊积岩系;5—含金石英脉及编号;6—地层产状;7—燕山期二长花岗岩;8—海西期闪长岩;9—断裂及产状;10—推测断裂;11—地质界线

组成矿石的石英中包裹体较多,但个体较小,形态多不规则,包裹体直径一般4~8μm,个别可达20~25μm,可分为液相水包裹体(L),气液水包裹体(LV),CO2包裹体(B1型)、液相CO2包裹体(B2型)和H2O-CO2包裹体(C型)等类型,以L、LV和C型较常见,LV包裹体中气液比为5%~10%,C型中CO2约占10%~30%。

成矿流体的阳离子成分以Na+为主,次为K+、Ca2+、Mg2+,阴离子以Cl-为主,

次之,含微量F-,气相组分以H2O为主,次为CO2,少量H2和CH4,多数组分中Na/K>2,Na/(Ca+Mg)>2,Cl/F>5。因此,流体为Cl-Na型,其次为Cl-SO4-Na-K型,少数HCO3-(Cl)-Na型。冷冻法测得流体ω(NaCleq)为10%~11.4%,而计算ω(NaCleq)为5.25%~14.52%,二者大体一致,属中等盐度卤水。流体中Au的含量在主阶段浓度较高(平均3.095×-6mol/kg·H2O),早晚阶段较低。

根据均一测温结果,矿床温度为100~310℃,绝大部分集中于110~210℃范围,主成矿阶段温度较高(126~278℃,平均为197℃),早晚期较低(早期为127~171℃,平均为149℃;晚期为162~197℃,平均为171℃)。不同矿区的成矿温度亦有所不同,以大坪最高(平均249℃),金厂最低(平均145℃),老王寨、冬瓜林、库独木在168~187℃之间。而根据温度、盐度,查得溶液密度在0.90~1.05g·cm3之间。

此外,计算求得成矿流体的一些物理化学状态是氧逸度较低(fo2<10-4×105Pa),主成矿阶段相对较高,而且蚀变岩型矿床如老王寨、冬瓜林等属低氧化环境,而石英脉型(大坪)相对较高;pH值为5.83~6.83,属弱酸性环境,从主阶段到晚阶段,pH值逐渐变大,呈中性;Eh=-0.106~0.294V;总硫活度为10-2.280~10-2.776mol/L;硫的溶解类型以HS、HS-还原硫形式占绝对优势;总碳活度为10-2.207~10-2.357mol/L,这些参数对于了解矿床成因是很有帮助的。

图11-14 墨江金厂金矿床区域构造地质图

图11-15 哀牢山矿带主要金矿床硫同位素直方图

A—老王寨金矿床;B—冬瓜林金矿床;C—大坪金矿床;D—金厂金矿床。1—矿石中黄铁矿;2—围岩中黄铁矿;3—硫铜锑矿;4—辉锑矿;5—方铅矿;6—黄铜矿;7—毒砂

流体的迁移、沉淀和动力环境分析 根据计算,流体中Au的迁移形式以

占绝对优势,次为AuS-,其它搬运形式微不足道。而引起Au沉淀的主要原因为:a.成矿主阶段碳酸盐矿物(菱铁矿、铁白云石、方解石等)的沉淀,引起pH值的降低,导致金、黄铁矿、毒砂、石英等矿物的沉淀;b.黄铁矿等硫化物的沉淀,有效的降低了成矿溶液中还原硫的浓度,是促进本区金沉淀的主要机制;c.温度的降低引起

溶解度的下降。

根据CO2密度法测得的成矿压力值变化于272×105~575×105Pa,属于中浅层深度成矿,主成矿阶段压力为575×105Pa,晚阶段降低为272×105~500×105Pa。而根据经验公式(邵涟洁,1987)计算的成矿压力变化范围为131.5×105~193.6×105Pa,平均163.5×105Pa。成矿深度为0.438~0.645km,平均0.569km,明显低于CO2密度法所得结果。根据矿床勘探实际和地质特点,成矿深度层为1.0~1.6km。

图11-16 哀牢山金矿带成矿溶液的氢、氧同位素组成

(据S.M.T.Sheppated,1977)

A—变质水区,B—原始岩浆水区

通过本区古水文地质分期和古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定性恢复了成矿期构造应力场,并在实验基础上用模拟计算方法与之比较,获得本区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图11-17),结合成矿流体运移分布关系,归纳成矿流体运移模式图(图11-18),从中可以看出:a.构造应力场是控制地下流体运移、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流体上升的驱动力来自温度梯度,次为水力梯度;b.哀牢山北段金矿床(点)分布于成矿期构造应力场的低压区,主应力低值区一般为泄水区,即矿床(点)所在地区,主应力高值区一般为排水区;c.在哀牢山断裂和九甲-墨江断裂之间出现了明显的低压带。最大主应力从北东向南西变小,低压带集中分布于九甲-墨江断裂一侧,该带在深部与哀牢山和红河深断裂交汇上升的成矿流体可能是沿着这一低压带向浅部运移,造成元素卸载而后成矿;d.在九甲-墨江断裂以西和阿墨江断裂以东,存在另一条低压带,很可能具有找矿意义。

成矿时代 金矿带的形成具多阶段、分段成矿的特点,北段老王寨、冬瓜林及库独木金矿形成于燕山期喜马拉雅早期,大坪金矿形成于喜马拉雅期,由北而南成矿时代逐渐变新,与Rb-Sr年龄测定的3阶段成矿时代(178~118Ma、115.9~82.2Ma和49.3~28.2Ma)大体一致。

成矿模式(图11-19) 金矿带的形成,经历了海西期以来若干重大地质事件的结果(表11-8)。它的成矿模式可以通俗的概括为“裂聚层,碰成矿”两句话。即海西期出现的哀牢山洋盆的开裂,沉积在洋盆中的深水浊积岩系和深源蛇绿岩系形成金的初始矿源层,同位素年龄值集中在400~300Ma。海西末期—印支早期的俯冲作用,部分矿源层在深部及消减带的重熔再造作用下,形成新的矿源岩—辉石闪长岩。同位素年龄值在285~200Ma。印支期末—燕山期发生的陆内碰撞推覆事件,导致先期形成的矿源层或矿源岩,变质变形上升暴露,下渗的大气降水析离、萃取成矿元素,形成弱酸性中温成矿卤水,然后在构造应力作用下,沿着前缘冲断带的低压带上升,于有利的次级推(滑)覆构造顶端汇聚形成工业矿床。在喜马拉雅期造山运动的影响下出现的以左行走滑为主的构造运动及其广泛的侵入活动,部分矿床因叠加改造而复杂化。

图11-17 构造应力场分布图

XT—学堂;ZY—镇沅金矿;SG—双沟;ML—马鹿塘;JC—金厂金矿;AM—阿墨江断裂;JM—九甲-墨江断裂;AL—哀牢山断裂;HH—红河断裂;TT—藤条江断裂

图11-18 哀牢山北段金矿带成矿期最大应力分布与成矿流体运移模式

1—最大主应力高值区;2—最大主应力低值区;3—成矿流体运移方向;4~8—同图11-17

表11-8 哀牢山构造-变质-成矿带地质事件与成矿演化简表

3.找矿方向及远景区

在实际工作中,主要的找矿标志如下。(1)泥盆纪—石炭纪蛇绿混杂岩发育地区。包括浊积岩、滑塌角砾岩、硅质岩、超镁铁岩、玄武岩、闪长岩等成片分布区。它们既是矿源层又是容矿岩石。

(2)推覆构造弧顶部位及其力学性质改变的层间裂隙密集带(不同岩性层间的裂隙带)。构造断裂的存在以及与深部沟通的九甲-墨江断裂带上盘是最重要的构造交切、叠加部位,有利于导、储矿系统的发育,与之相伴的次级层间牵引虚脱带是储矿的极好空间。

(3)基、中酸性脉体发育区。包括花岗岩、石英斑岩、煌斑岩等发育地段,这些脉体的存在,往往预示与深部热源相通,除热源外自然也提供少量成矿物质,特别是在哀牢山断裂西侧附近更是常见。

图11-19 哀牢山金矿带推覆造山带型金矿成矿模式示意图

1—大陆结晶基底;2—大陆边缘沉积;3—大洋沉积复理石建造;4—俯冲消减带上混杂堆积;5—岛弧火山建造;6—含金流体;7—金矿体

(4)存在不同物理性质的岩石组合地段。如硅质绢云板岩与变石英杂砂岩的组合;硅质绢云板岩、杂砂岩类与玄武岩的组合;其顶、底板有深水相薄层灰岩作屏蔽层时往往矿体比较厚大。

(5)不同类型脉体发育地带。就本区而言,主要表现为热液石英脉、铁白云石脉以及金属硫化物脉的密集分布带。这些脉体中常常发育有黄铁矿、毒砂、辉锑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硫锑铜矿等含矿标型特征的硫化矿物。这些矿物的组合以及标型意义,直接显示发生过突发成矿作用和晚期低温热液的叠加活动。

依据上述准则,在同一空间位置上,无论在地表露头或浅部只要存在上述标志,往往预示下部可能存在矿化或矿体,可做进一步的找矿工作。

根据区域成矿模式向找矿模式的转换准则,本区的找矿方向及找矿模式可概括如图11-20所示。具体的远景区经筛选后,可望找到中型以上矿床的地区有2处(双沟地区和底玛地区),小到中型矿床的地区5处(学堂大箐村、库独木、金山丫口)。

(1)双沟地区:远景区位于新平双沟村向阳山—川沟一带,哀牢山前缘推覆体内,面积约40km2。已发现含金破碎带宽5~20m,走向北西呈弧形,弧顶在川沟后山顶,两侧沿弧形冲沟延展,向深部延伸100m。强破碎带产于上泥盆统放射虫硅质绢云板岩与变石英杂砂岩间,属硅化、绢化母化、碳酸盐化的不同岩性层间破碎带,延伸长逾千米,倾向北东东,倾角55°左右,上陡下缓。矿体在蚀变破碎带中呈规模不等的豆荚状、透镜状,长几米到数百米。北段矿体平均品位5×10-6,宽4.7m,长度未查明,中段已圈出小矿体3个,品位变化在(3.7~43)×10-6之间,平均6.7×10-6,矿石类型有两类,少硫化物石英岩型,品位多在10×10-6左右,变化较大,金呈自然金存在于黄铁矿和石英粒间或裂隙中,属微粒金,成色好,与金厂矿相似,有害元素As、Sb、Cu、C等含量低,宜于氢化浸出。矿床属广义的构造蚀变岩类型,远景很好。

图11-20 哀牢山金矿带找矿方向与判别图

(2)底玛地区:远景区位于墨江县城南底玛村,构造上位于哀牢山前缘冲断带内,剖面上见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等蚀变破碎带两条,宽10~25m,推测延长近千米,向东陡斜,拣块分析金品位(5~10)×10-6。

该点在矿化层位、岩性(C1、硅质岩)、构造部位、蚀变类型及找矿矿物学和地貌特征上与北侧的金厂金矿十分类似,为一重要找矿靶区。

(3)学堂大箐村矿点:该矿点位于镇沅县学堂背阳山大箐、下文龙村一带。矿化见于下石炭统含砾板岩、硅质岩、灰岩等岩性组合中,即蛇绿岩顶部的热水硅质岩段。构造部位在九甲-墨江断裂带上盘,紧邻主干断裂。含金蚀变破碎带见于硅质岩、薄层灰岩之下的含砾板岩中,破碎带以硅化蚀变为主,黄铁矿以它形细粒、微粒状以及浸染状产出为主,细脉较少,伴少量毒砂。金品位(1~4)×10-6左右。该蚀变破碎带成组大体沿层并平行于主干断裂产出,集中成带,一般宽1~2m,延长几十至百余米,金品位多在3×10-6左右。整个脉带近南北分布约1.2km,向东倾斜,单脉倾角陡缓不一,但以陡倾为主,从相邻剖面看成透镜状,故向深部延伸不大。

(4)库独木矿床:该矿床位于新平县库独木村两河交汇处、镇沅冬瓜林矿床南东延伸3km的同一构造破碎带(F15与F18)内。矿床于“七五”初发现异常,其后进行了坑、钻揭露的普查评价。由于冬瓜林矿区规模的迅速扩大,库独木矿床及其两者之间的衔接地带,可能成为另一个找矿突破点。

库独木矿床的矿体呈东西向分布,分为Ⅰ号和Ⅱ号矿体,产于晚泥盆世的硅质岩、绢云母化千枚状板岩、灰岩及变石英杂砂岩组成的蚀变破碎带中,呈透镜状、扁豆状并形成富矿囊,主矿体工程揭露长大于1km,加密控制长320m,平均品位9×10-6左右。

影响矿床规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矿体产状和连接对比标志。根据区域找矿模式归纳的找矿判别模型,本区有可能发展成大型矿床规模。理由是库独木矿体产状应向北陡倾,像冬瓜林矿床一样呈弯曲的“S”状,矿体的连接对比应以蚀变破碎带上、下两侧的边界断层为准,以其中的岩性透镜体块为依据。另外在矿体北西与南东走向上,根据1:20万Au-As异常组合及浊积岩系与推覆断裂带特征均有望找到新的矿体群,从而扩大该矿床规模。

(5)金山丫口矿化点:位于镇沅县和平丫口村境内恩水公路74km处。矿化产于哀牢山断裂带西侧的绿片岩层中,东侧与纸厂花岗岩靠近,西侧为一套浅变质的碎屑岩。金矿化蚀变破碎带呈北北西展布,出露宽5.6m,长约100m;破碎带以硅化为主,含较多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物,金品位(拣块)1×10-6。用X荧光仪检查有强的砷异常。该点是金山丫口成矿段中具岩浆热液特征的矿化点之一,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二)金沙江铜多金属成矿亚带

该成矿带位于金沙江-哀牢山结合带中段,由于交通不便,研究程度较低,“八五”期间,在原区调队工作基础上,笔者于德钦县北东20°方向48km的金沙江边,于1992年在羊拉矿点开展了地质草测和浅部评价工作,初步确定该矿床具有中型以上规模,兄弟单位的深部工程,进一步证实该矿床具有大型以上规模的找矿前景,它的发现是该成矿带找矿工作的重大进展。

1.区域地质背景

该成矿带夹持于金沙江大断裂带和羊拉-鲁甸断裂之间,属金沙江结合带及其西侧的西渠河-奔子栏洋内弧所在地。主要出露地层包括石炭系—二叠系深水复理石、基性火山岩、硅质岩及碳酸盐岩,三叠纪的砂板岩和灰岩等,区内岩浆岩发育。除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基性岩外,尚包括华力西期(?)到喜马拉雅期侵入的各种中酸性、酸性岩浆岩及岩脉等。成矿带内紧密线状褶皱和叠瓦式断层发育,以南北向为主,向东或向西陡倾斜。

2.矿床地质特征

铜矿位于南北向羊拉断裂与金沙江断裂之间,渔波背斜的次级褶皱中,出露地层为原划二叠系嘎金雪山群上段,实由许多构造岩片组成,主要岩石类型有绢云石英片岩、石英岩、大理岩及变基性火山岩等,总厚大于1268m。与成矿有关的侵入岩为花岗闪长岩(

),出露于矿区东侧,呈长轴状南北向展布,侵入于嘎金雪山群中,与后者呈港湾状接触,边缘接触带为铜矿化主要部位。在矿区范围内,铜矿化普遍,矿体产出于花岗闪长岩的接触带上,赋存于大理岩、夕卡岩与绢云石英片岩接触部的不同岩性破碎带内。已圈定4个铜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不规则状产出。单个矿体长362~1300m,平均厚6.34~19.6m。有用组分除Cu外,尚包括Pb、Zn、Ag、Au等。w(Cu)为0.2%~3.5%,w(Pb)为0.02%~3.85%,w(Zn)为0.04%~4.88%,w(Ag)为4.1×10-6~162.48×10-6,w(Au)为0.1×10-6~1.4×10-6。主要矿石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斑铜矿、磁铁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透辉石、绿泥石等。矿石呈粒状结构、网脉状、块状及角砾状等构造。根据工程揭露一矿体见矿视厚度达40多米,该矿床规模已达大型规模,远景极好。有关矿床成因一般认为属夕卡岩型矿床,近来有人认为属海底喷流块状硫化物矿床,这就更增加了该矿床的找矿潜力和信心。

3.找矿远景

该成矿亚带、成矿条件良好,地质特征与南段哀牢山亚带极其相似。因此,应加强对羊拉里农矿床成因类型的研究,加深认识。除扩大相同类型矿床的找矿远景外,对结合带上石炭系—二叠系的复理石、变基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中金矿床的寻找,应予注意,如霞若在上述地层中已发现含金的银铅矿点,南塔城附近,河流重砂含金点密集,这些都是良好的找矿线索。此外,在羊拉里农以南的书松附近,也发现类似的中酸性岩体侵入于二叠系中,已有黄铜矿、黄铁矿化发现,很值得注意。

绿春小冬瓜多长时间能下瓜

小冬瓜冬天能种植,但温度要控制好,冬瓜喜温耐热,所以经常在大棚中种植。

冬瓜种植时间:冬瓜栽培分春植和秋植两季,以春植较多,一般在1-2月播种。在采取防寒措施前提下,早播比迟播好,在1月上、中旬播种,可延长生长期,尤其延长营养生长期,使冬瓜在雨季前后,空气湿度较大,温度在20℃以上之时座果。

广州地区冬瓜栽培分春植和秋植两季,以春植较多,一般在1-2月播种。在采取防寒措施前提下,早播比迟播好,在1月上、中旬播种,可延长生长期,尤其延长营养生长期,使冬瓜在雨季前后,空气湿度较大,温度在20℃以上之时座果。秋植冬瓜一般在小暑前后(7月上、中旬)播种。

育苗

农历腊月上旬,先用55℃温水将种子浸泡5分钟,不断搅拌,再进行催芽,每天用温水冲刷一次。待种子露白时,投入营养钵内,按期洒水,使营养土维持一定湿度。1个月后瓜苗长出心叶,移入大棚。

定植

定植前施足底肥,按行距2米—2.5米,株距0.5米起垄,起垄后覆膜,移苗后用高美施有机腐殖酸活性液肥500倍—600倍灌根,以利促根发育。

生长中期管理

定植至开花期,冲施适量腐熟好的鸡粪,待冬瓜长至0.5公斤—1公斤时,要水勤肥重,以促果实发育膨大。牵藤长蔓后,适时引蔓、压蔓、打叉、摘心,否则会影响坐瓜率。开花时,早上6时—8时,用2,4—D坐瓜灵人工授粉,并留意病虫害防治。

适时采收

冬瓜以老瓜耐贮运,食味佳,在座果后45天左右,瓜皮发亮墨绿色,而植株大部分叶片保持青绿而未枯黄,选择晴天的上午采收。但也可根据市场的供求情况,适当提前采收上市。

绿春小冬瓜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绿春小冬瓜种植、绿春小冬瓜的信息别忘了在江南平台app (m.46east.com)进行查找喔。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江南平台app Copyright © 2016-2020 m.46east.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