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平台app  > 果蔬知识 > 橙子 >

茯菊散怎么吃,茯菊散的中药方

橙子 作者:雀芷珍 2023-02-17 01:34:49

今天给各位分享茯菊散怎么吃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茯菊散的中药方进行讲解,请看下面内容!

本文目录一览:

古代人如何洗头发 详细?0?3

1、草木灰

草木灰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找到的一种碱性清洁剂,它是将稻草和秸秆焚烧后留下的灰末,将草木灰溶解于水后,过滤得到的溶液是碱性的,有去污去油的作用,是古人平民最易获得的“洗头用品”,几乎不需要花银子。

2、淘米水

淘米水,古时称之为“潘”。获取途径简单,成本低廉,物尽其用。

汉文帝的皇后窦漪房幼时家贫,其弟被人贩买去,分离之时,窦漪房向邻居讨来淘米水为弟洗头,寄托情谊。那时,淘米水可谓最常见普适的洗发产品。

3、皂角

皂角,也称皂荚、皂吉、角针实、乌犀、眉皂、鸡栖子等,被子植物门。南北朝时期,皂角已成快消品,街道小店铺进行贩售。现如今,我们的生活中依旧可见多种品牌洗发水注明“皂角”。

4、木槿叶

把木槿叶揉碎,用温水冲泡,过滤后留下来的汁液也具有皂荚液的功能,和皂角一样都是古代纯天然无副作用的洗发水。

皂角气味有点刺鼻,木槿叶舒爽清香,相比之下更受人喜欢。在如今江浙一带,仍可见用此原生态的方法来洗头,舒爽清香,去污止痒。

扩展资料:

清末的慈禧非常爱打扮,但由于她吃的都是高脂肪食物,头发油脂较多,头发不但爱掉还缺乏光泽。为找寻能让她拥有一头秀发的秘方,慈禧多次下诏征集各地名医给她医治。

御医们认为,头发的营养来自于肾和血,慈禧头发不好,源于她的肾血虚弱。于是御医们先从温肾补血开始调治,加强慈禧的肾脏功能,补足血气,从而达到养发效果。

同时,御医们还研制了不少洗发护发的方剂来对慈禧的头发进行养护。其中有菊花散、抿头方、令发不落方等。

菊花散清香、幽凉,用九种药草研成粗渣,加入浆水,煮沸之后,去掉渣子,用汤药洗头。西太后对菊花的香味很喜欢,她还经常吃一些鲜菊花做成的小吃用菊花散后,慈禧的油性头发大为改观。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全国爱发日|古代没有防脱洗发水 靠什么洗出飘逸秀发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看看古代慈禧是怎么保养头发的

描写黄昏晚霞的古诗

晚霞的诗句整理如下:

1、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3、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

4、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5、淡淡遥山,萋萋芳草,隐隐残霞。——贯云石《蟾宫曲·送春》

6、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

7、长天落彩霞,远水涵秋镜。——张可久《一枝花·湖上晚归》

8、烟霞壮元,江湖醉仙。——乔吉《绿玄遍·自述》

9、霞缕烂谁家昼锦,月钩横故国丹心。——乔吉《折桂令·毗陵晚眺》

10、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王勃《郊园即事》

11、苍髯绿鬓两眸碧,霞标芝宇清岩岩。——白玉蟾《道过成蹊菴偶成旧风一篇》

12、斩新花竹旧烟霞,十洲三岛共一家。——白玉蟾《道过成蹊菴偶成旧风一篇》

13、埋云峰树短,抱日岭霞鲜。——宋庠《郡楼望嵩少作》

14、飞鹜鸟青山落霞,宿鸳鸯锦浪淘沙。——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15、隐映残霞,寥落归帆,呜咽鸣笳。——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16、郊外寻花去,湖东载酒来,马上见梅开,不负青霞倦客。——张可久《梧叶儿·春日郊行长》

17、蒙葺紫结秀蕤明,远讶霞铺彩凤轻。——董嗣杲《藤花》

18、禅心混沌先,诗思云霞际。——释文兆《赠天柱山昕禅老》

19、寥落暝霞色,微茫旧壑情。——李白《秋夜独坐怀故山》

20、霞谯抹微绡,烟市皱轻縠。——方回《秀山霜晴晚眺与赵宾暘黄惟月联句》

21、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断也。——陈与义《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22、圣藻垂寒露,仙杯落晚霞。——沈佺期《幸白鹿观应制》

23、气引迎寒露,光收向晚霞。——李峤《晚景怅然简二三子》

24、向西湖、重隐烟霞。说与山童休放鹤,最零落,是梅花。——张炎《南楼令·一见又天涯》

25、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朱放《题竹林寺》

26、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万俟咏《诉衷情·送春》

27、爱君笔底有烟霞,自拔金钗付酒家。——林佩环《赠外》

28、遥嶂侵归日,长城带晚霞。——郑愔《塞外三首》

29、晨霞出没弄丹阙,春雨依微自甘泉。——韦应物《长安道》

30、散分瀑布烟霞润,点检苍松岁月长。——戴复古《罗汉寺》

31、赤城绣出绮霞色,瀑布界破瑶山青。——喻良能《天台歌》

32、回首长城卧落霞,云开桂影过昏鸦。——毛滂《和孙守》

33、愿借流三峡水,与君侯尽作流霞注。——黄人杰《贺新郎·晓色收梅雨》

34、千重烟树蝉声翠,薄暮晴岚鸟语霞。——老舍《咏黄山》

35、红霞似绮河如带,白露团珠菊散金。——卢纶《九日奉陪侍郎登白楼》

36、东流巨浪今潮北,霜降香山叶染霞。——老舍《致郭老》

37、千岩半出分秋雨,一径微明逗晚霞。——王世贞《游南高峰》

38、谷雨初晴,对晓霞乍敛,暖风凝露。——曹勋《金盏倒垂莲·谷雨初晴》

39、谷雨曾沾青帝泽,薰风又卷赤城霞。——赵秉文《五月牡丹》

40、黄山胜地烟霞明,朱砂泉暖肌肤醒。——鲁宗道《题汤泉院壁》

41、黄山楼上望黄山,水石云霞未得攀。——徐师《登楼望黄山》

42、遥知秋色黄山里,朝看丹霞夕采兰。——郭奎《寄贡友善》

43、枕畔红霞合,门前瀑布流。——王从益《送张无梦归天台》

44、赤城道远明霞画,瀑布声寒月照冰。——张师德《送僧归护国寺》

45、疑从瀑布观庐阜,似拂霞标过赤城。——顾璘《秋浦歌赠观察汪德声》

46、立春日进内园花,红蕊轻轻嫩浅霞。——花蕊夫人《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47、沙市水添三峡涨,渚宫云接五溪霞。——薛瑄《送张司马致仕》

48、枫叶霜余霞灿烂,苇药风起雪纵横。——王之道《和秦寿之铜陵江上二首·枫叶霜余霞灿烂》

49、松林晚映千峰雨,枫叶秋连万树霞。——王守仁《南庵次韵二首·其一》

50、芦花飞雪暗长汀,枫叶栖霞映秋水。——何乔新《送金郎中还南京分韵得韡字》

51、枫叶满林凋玉露,落霞影里飞孤鹜。——周巽《锦树行》

52、清明疏雨洗芳天,烂积霞英涨晓暄。——董嗣杲《桐花》

53、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卢挚《沉醉东风·秋景》

54、春风九曲溪头寺,桃花翻霞柳弄枘。——释绍昙《邻峰艮上人1》

55、桂子中秋正芬馥,流霞好泛月边杯。——王之望《关子东约中秋游于竺再用前韵有诗和之》

56、小桥划水剪荷花,两岸西风晕晚霞。——白玉蟾《荷花》

57、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苏轼《赵昌寒菊》

58、明星烂烂东方陲,红霞稍出东南涯,陆郎去矣乘斑骓。?——李贺《夜坐吟》

59、真宰偏饶丽景家,当春盘出带根霞。——章孝标《刘侍中宅盘花紫蔷薇》

60、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61、白石飞仙,紫霞凄调,断歌人听知音少。——王沂孙《踏莎行·题草窗词卷》

62、经过事寄烟霞远,名利尘随日月长。——杜牧《途中逢故人,话西山读书早曾游览》

63、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欧阳修《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

64、是非野鹤骞孤霞,恩怨金干擘海水。——屠隆《青溪道士吟留别京邑诸游好》

65、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李贺《天上谣》

66、惜路频瞻霞上日,望家直到海边城。——范梈《赠别邓修撰归杭州》

67、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卢照邻《长安古意》

68、烟霞朝晚聚。——卢照邻《赤蔷安掸师塔》

69、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苏轼《游金山寺》

70、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7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72、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3、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毛泽东《七律·答友人》

74、凤凰山上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苏轼《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75、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白朴《天净沙·秋》

76、早霞,晚霞,妆点庐山画。仙翁何处炼丹砂,一缕白云下。——周德清《朝天子·庐山》

77、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韦庄《浣溪沙·惆怅梦余山月斜》

78、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钱起《与赵莒茶宴》

79、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宋之问《度大庾岭》

80、宫中彩女颜如花,飘然挥手凌紫霞,从风纵体登鸾车。——李白《飞龙引二首·其一》

81、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韩愈《调张籍》

82、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

83、安识紫霞客,瑶台鸣素琴。——李白《古风其五十五·齐瑟弹东吟》

84、至人洞玄象,高举凌紫霞。——李白《古风其二十九·三季分战国》

85、朝弄紫泥海,夕披丹霞裳。——李白《古风其四十一·朝弄紫泥海》

86、血飞星岛镇恶浪,汗涌塔丘映碧霞。——毛泽东《七古·咏志》

87、闪闪青眸子,霞染海魂衣。——毛泽东《水调歌头·归舟中迎日出》

88、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李白《杨叛儿》

89、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刘禹锡《浪淘沙·濯锦江边两岸花》

90、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91、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周邦彦《拜星月慢·夜色催更》

92、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沈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吴文英《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

93、光禄紫霞杯,伊昔忝相传。——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94、烟霞隔悬圃,风波限瀛州。——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95、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晏殊《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96、楼角初销一缕霞,淡黄杨柳暗栖鸦。玉人和月摘梅花。——贺铸《减字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

97、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98、羡君素书尝满案,含丹照白霞色烂。——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

99、彤霞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纳兰容若《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字》

100、澹荡沧洲云,飘颻紫霞想。——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101、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李白《落日忆山中》

102、掩映飞轩乘落照,参差步障引朝霞。——骆宾王《畴昔篇》

103、眺听烟霞正流眄,即从王事归舻转。——骆宾王《畴昔篇》

104、林虚星华映,水澈霞光净。——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105、霞水两分红,川源四望通。——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106、峨眉山上月如眉,濯锦江中霞似锦。——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

107、缓酌迟飞盖,微吟望绮霞。——徐铉《送宣州丘判官》

108、沉吟彩霞没,梦寐群芳歇。——李白《禅房怀友人岑伦》

109、飘然斑白身奚适,傍此烟霞茅可诛。——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110、晚来天卷苍霞尽,万顷玻璃烂不收。——郑獬《江上》

111、丹霞启南陆,白水含东菑。——刘禹锡《和河南裴尹侍郎宿斋天平寺诣九龙祠祈雨二十韵》

112、江风吹巧剪霞绡,花上千枝杜鹃血。——温庭筠《锦城曲》

113、不惜烟霞地,暂容缰锁身。——司马光《三月十五日宿魏云夫山庄》

114、江山万里天然画,落日烟霞。——乔吉《中吕·满庭芳·铁马儿虚檐》

115、钓晚霞寒波濯锦,看秋潮夜海熔金。——乔吉《中吕·满庭芳·铁马儿虚檐》

116、绿绣笙囊不见人,一口红霞夜深嚼。——李商隐《河阳诗》

117、有熊之君好神仙,餐霞炼石三千年。——陈陶《飞龙引》

118、此地神仙宫阙,几花封玉诰,金帔霞衣。——何梦桂《八声甘州·对芙蓉峰晓》

119、颦月临眉,醉霞横脸,歌声悠扬云际。——苏轼《哨遍·春词》

120、南星变大火,热气余丹霞。——李白《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121、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刘禹锡《晚泊牛渚》

122、渺渺望天涯,清涟浸赤霞。——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

123、夕景残霞落,秋寒细雨晴。——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

124、今日滕王阁,分明见落霞。——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

125、霞根生石片,象迹坏沙汀。——贯休《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

126、相约逍遥游,餐霞食瑶草。——孔平仲《答陈君佐戏吟》

127、叶重碧云片,花簇紫霞英。——白居易《和荅诗十首·其三·荅桐花》

128、云霞仙路近,琴酒俗尘疏。——李峤《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129、岐路荒城少,烟霞远岫多。——姚合《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130、落月衔仙窦,初霞拂羽衣。——张说《道家四首奉敕撰》

131、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杜审言《七夕》

132、长天落彩霞,远水涵秋镜。花如人面红,山似佛头青。——张可久《南吕·一枝花·湖上归长天》

133、春雨星攒寻蟹火,秋风霞飐弄涛旗。——白居易《重题别东楼》

134、中阔道万里,霞月遥相思。——李白《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135、竹里蓝田山下,草阁百花潭上,千古烟霞。——元好问《水调歌头·长寿新齐》

136、为唤山童多索酒,金钟细酌流霞。——赵长卿《临江仙·天外浓云云外雨》

137、晨霞出没弄丹阙,?春雨依微自甘泉。春雨依微春尚早,长安贵游爱芳草。——韦应物《长安道》

138、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李白《九日》

139、大堤时节近清明,霞衬烟笼绕郡城。——司空图《杨柳枝寿杯词十八首》

140、雪洗香炉碧,霞藏瀑布红。——贯休《寄庐山大愿和尚》

141、初梦龙宫宝焰然,瑞霞明丽满晴天。——李商隐《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

142、石文照日分霞壁,竹影侵云拂暮烟。——李绅《杭州天竺、灵隐二寺顷岁亦布衣一游…追思为诗二首》

143、金炉仄流月,紫殿启晨霞。——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赠二君子》

144、方期饮甘露,更欲吸流霞。——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赠二君子》

145、天台山最高,动蹑赤城霞。——孟郊《送超上人归天台》

146、补缀杂霞衣,笑傲诸贵门。——孟郊《戏赠无本》

147、饭术煮松柏,坐山敷云霞。——孟郊《赠道月上人》

148、幢盖迎三洞,烟霞贮一壶。——元稹《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

149、晓梦随疏钟,飘然跻云霞。——李清照《晓梦》

150、一旦不辞诀,摄身凌苍霞。——韩愈《读东方朔杂事》

151、白石桥高吟不足,红霞影暖卧无厌。——贯休《山居诗二十四首》

152、焚香开卷霞生砌,卷箔冥心月在池。——贯休《山居诗二十四首》

153、五岳烟霞连不断,三山洞穴去应通。——贯休《山居诗二十四首》

154、拨霞扫雪和云母,掘石移松得茯苓。——贯休《山居诗二十四首》

155、岚嫩风轻似碧纱,雪楼金像隔烟霞。——贯休《山居诗二十四首》

156、岂知知足金仙子,霞外天香满毳袍。——贯休《山居诗二十四首》

157、孔侯复秀出,俱与云霞亲。——李白《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158、悠哉炼金客,独与烟霞亲。——孟郊《寻裴处士》

159、朱砂配,水银停,一派红霞列太清。——吕洞宾《敲爻歌》

160、挂席历海峤,回瞻赤城霞。——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

161、新安八景花屏春晓初日沧凉,海霞摇曙光。——张可久《越调·霜角》

162、勾芒奉毂,浮惊朝霞,寥廓茫茫而靡都兮,邈无俦而独立。——阮籍《大人先生传》

163、含奇芝,嚼甘华,吸浮雾,餐霄霞,兴朝云,颺春风。——阮籍《大人先生传》

164、轻阴迎晓日,霞霁秋江明。——刘禹锡《秋江早发》

165、纤身霞出海,艳脸月临淮。——元稹《痁卧闻幕中诸公征乐会饮,因有戏呈三十韵》

166、落霞明楚岸,夕露湿吴台。——储光羲《临江亭五咏》

167、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骛渺无踪。——唐寅《题落霞孤骛图》

168、有一餐霞子,其居讳俗游。——寒山《诗三百三首》

169、有人兮山楹,云卷兮霞缨。——寒山《诗三百三首》

170、层层山水秀,烟霞锁翠微。——寒山《诗三百三首》

171、昨到云霞观,忽见仙尊士。——寒山《诗三百三首》

172、松月飕飕冷,云霞片片起。——寒山《诗三百三首》

173、烧起明山翠,潮回动海霞。——马戴《送顾少府之永康》

174、永怀中林士,栖志烟霞乡。——张耒《旦起》

175、烟霞影里苍苔面,山水光埋古柏身。——释妙伦《梦庵相士》

176、柳飞彭泽雪,桃散武陵霞。——李商隐《永乐县所居一草一木无非自栽今春悉已芳茂因书即事一章》

177、明霞廓远瞩,哀禽搅离思。——秦观《春日杂兴十首·寝瘵倦文史》

178、夕阳倒影松阴乱,太液澄虚月影宽,海风汗漫云霞断,醉眠时小童休唤。——马致远《拨不断·九重天》

179、尽虹雨翻晴,暮霞焦土,一种凄凉如洗。——赵崇嶓《金明池·桂海云蒸》

180、粤城南望水明霞,薇省移舟观翠华。——黄佐《燕山田少参将奉表北上以忠孝节义四书见惠题诗其上赋此答赠》

181、远碧散霞彩,芳翠开林霏。——盛彧《春日出南野》

182、镂丹霞锦岫,残素雪斑岑。——李世民《初春登楼即目观作述怀》

183、二灵龟浮挟霞屿,大涵回顾藏嶮巇。——陈著《寄赋黄东发湖山精舍》

184、星落玉宇白,日生绮霞丹。——范成大《残夜至峰顶上》

185、霞留早阴住,风遣薄寒归。——宋祁《西园早春二首·芳意稍菲菲》

186、风吐流苏丽彩霞。珊瑚乘影冒烟纱。——王翃《瑞鹧鸪·赵武昔花烛词》

187、户内烟霞聊稳卧,倒屣招邀日相过。——王弘诲《丘园歌为少司成王师竹题》

188、座上琼编护绛纱,胸中五色烂云霞。——王弘诲《丘园歌为少司成王师竹题》

189、净方频来亦夙契,敢惜片语偿烟霞。——沈周《暮投承天习静房与老僧夜酌复和清虚堂韵》

190、石桥西去接烟霞,方广山头佛子家。——蒋璨《题石桥》

191、似闻此地春犹雪,悔上孤帆晓载霞。——徐渭《闻里中有买得扶桑花者·其四》

192、笑脸抹流霞。心知是小琶。——舒亶《菩萨蛮·绮栊深闭桃园曲》

193、夜来魂梦到侬家。 一笑脸如霞。——赵长卿《一丛花·暮春送别》

194、香熏水麝芳姿瘦,酒晕朝霞笑脸开。——王寂《鹧鸪天·千顷玻璃锦绣堆》

195、倩笑脸霞羞褪。真个都风韵。——管鉴《桃源忆故人·寿芽初长香英嫩》

196、笑脸流霞殢,歌樱吹雪香。——张乔《赠邻姬》

197、君门晓日开,赭案横霞布。——杜牧《李甘诗》

198、旧山万仞青霞外,望见扶桑出东海。——李商隐《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

199、霞光抱明月,莲艳开初旭。——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

200、湖上二首远水晴天明落霞,古岸渔村横钓槎。——张可久《凭阑人·湖上二首远》

中草药:菊花的功效与作用

菊花

(《本经》)

【异名】节华(《本经》),金精(《金匮玉函方》),甘菊、真菊(《抱朴子》),金蕊(《纲目》),家菊(《群芳谱》),馒头菊、簪头菊(《医林纂要》),甜菊花(《随息居饮食谱》),药菊(《河北药材》)。

【来源】为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

【植物形态】菊

多年生草本,高50~140厘米,全体密被白色绒毛。茎基部稍木质化,略带紫红色,幼枝略具棱。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5厘米,宽3~4厘米,先端钝,基部近心形或阔楔形,边缘通常羽状深裂,裂片具粗锯齿或重锯齿,两面密被白绒毛;叶柄有浅槽。头状花序顶生成腋生,直径2.5~5厘米;总苞半球形,苞片3~4层,绿色,被毛,边缘膜质透明,淡棕色,外层苞片较小,卵形或卵状披针形,第二层苞片阔卵形,内层苞片长椭圆形;花托小,凸出,半球形;舌状花雌性,位于边缘,舌片线状长圆形,长可至3厘米,先端钝圆,白色、黄色、淡红色或淡紫色,无雄蕊,雌蕊1,花柱短,柱头2裂;管状花两性,位于中央,黄色,每花外具1卵状膜质鳞片,花冠管长约4毫米,先端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雄蕊5,聚药,花丝极短,分离,雌蕊1,子房下位,矩圆形,花柱线形,柱头2裂。瘦果矩圆形,具4棱,顶端平截,光滑无毛。花期9~11月。果期10~11月。

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本植物的根(白菊花根)、嫩茎叶(菊花苗)、叶(菊花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霜降前花正盛开时采收,其加工法因各产地的药材种类而不同。白菊:割下花枝,捆成小把,倒挂阴干。然后摘取花序。滁菊:摘取花序。经硫黄熏过,晒至六成干时,用筛子筛成球状,晒干。贡菊:摘取花序,烘干。杭菊:有杭白菊、杭黄菊两种,杭白菊摘取花序,蒸后晒干;杭黄菊则用炭火烘干。

【药材】干燥头状花序,外层为数层舌状花,呈扁平花瓣状,中心由多数管状花聚合而成,基部有总苞,系由3~4层苞片组成。气清香,味淡微苦。以花朵完整、颜色鲜艳、气清香、无杂质者为佳。

各种菊花商品,其性状互有差异:

①白菊

呈不规则的球状或压扁状,直径约2厘米,瓣多紧密。花序的绝大部分为白色舌状花,长约18毫米,宽约3毫米,中央为极少数短小的淡黄色管状花。主产安徽亳县,称亳菊,品质最佳。另有怀菊(河南)、祁菊(河北)、川菊(四川)也属白菊一类。但质量较次。

②滁菊

呈球状,形较小,瓣紧密。舌状花白色,长约15毫米,宽约3毫米,中央管状花黄色。主产安徽滁县,品质亦佳。

③贡菊

形似滁菊,瓣细而厚。舌状花白色,长10~12毫米,宽约2毫米,中央有少数黄色管状花。主产安徽歙县,亦称徽菊。过去浙江德清亦产,称德菊。

④杭菊

一杭白菊,又名白茶菊(《纲目拾遗》)。呈不规则压扁状,朵大,瓣宽而疏。舌状花较少,类白色,长约22毫米,宽约6毫米,中央有少数深黄色管状花。二杭黄菊,又名黄甘菊(《圣惠方》)。形与杭白菊相似,但舌状花黄色至淡棕色。均产浙江。

【化学成分】花和茎含挥发油,并有腺嘌呤、胆碱、水苏碱等。花又含菊甙、氨基酸、黄酮类及微量维生素B1。挥发油主要含龙脑、樟脑、菊油环酮等。黄酮类有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 *** 斯菊甙、刺槐甙。尚含丁二酸二甲基酰肼。

【药理作用】①抗病原体作用

菊花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β-溶血性链球菌)、人型结核杆菌有某些抑制作用。其水浸剂(1:4)对某些常见皮肤致病性真菌亦有些抑制作用。高浓度在体外还有抗病毒(PB8株)及抗螺旋体作用。

②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

菊花提取物刚、鼠腹腔注射,可使皮内注射组织胺之局部台盼蓝之扩散较小,显示其能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有抗炎作用。其提取物10毫克相当芦丁2.5毫克之效力。

【炮制】菊花:拣净叶梗、花柄及泥屑杂质。菊花炭:取拣净的菊花,置锅内炒至焦褐黄色,但须存性,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性味】甘苦,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甘,无毒。"

③《天宝单方图》:"白菊:味辛,平,无毒。"

④《随息居饮食谱》:"甘,凉。"

【归经】入肺、肝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肝、肾四经。"

【功用主治】疏风,清热,明目,解毒。治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

①《本经》:"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利血气。"

②《别录》:"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

③陶弘景:"白菊:主风眩。"

④《药性论》:"能治热头风旋倒地,脑骨疼痛,身上诸风令消散。"

⑤《日华子本草》:"利血脉,治四肢游风,心烦,胸膈壅闷,并痈毒,头痛;作枕明目。"

⑥《珍珠囊》:"养目血。"

⑦《用药心法》:"去翳膜,明目。"

⑧王好古:"主肝气不足。"

⑨《纲目拾遗》:"专入阳分。治诸风头眩,解酒毒疔肿。""黄茶菊:明目祛风,搜肝气,治头晕目眩,益血润容,入血分;白茶菊: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疗肌热,入气分。"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泡茶或入丸、散。

【宜忌】①《本草经集注》:"术、枸杞根、桑根白皮为之使。"

②《本草汇言》:"气虚胃寒,食少泄泻之病,宜少用之。"

【选方】①治风热头痛: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钱。为末。每服一钱半,茶调下。(《简便单方》)

②治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苦桔梗二钱,甘草八分,苇根二钱。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三服。(《温病条辨》桑菊饮)

③治风眩:甘菊花 *** 。作末,以米馈中,蒸作酒服。(徐嗣伯·菊花酒)

④治热毒风上攻,目赤头旋,眼花面肿:菊花(焙)、排风子(焙)、甘草(炮)各一两。上三味,捣罗为散。夜卧时温水调下三钱匕。(《圣济总录》菊花散)

⑤治眼目昏暗诸疾: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一斤半捣罗取末)一斤,甘菊花(末)一斤。上二味和匀,取肥地黄十五斤,切,捣研,绞取汁八、九斗许,将前药末拌浸,令匀,暴稍干,入盘中,摊暴三、四日内取干,候得所即止,勿令大燥,入炼蜜二斤,同捣数千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日午,热水下。(《圣济总录》夜光丸)

⑥治肝肾不足,虚火上炎,目赤肿痛,久视昏暗,迎风流泪,怕日羞明,头晕盗汗,潮热足软:枸杞子、甘菊花、熟地黄、山萸肉、怀山药、白茯苓、牡丹皮、泽泻。炼蜜为丸。(《医级》杞菊地黄丸)

⑦治肝肾不足,眼目昏暗:甘菊花四两,巴戟(去心)一两,苁蓉(酒浸,去皮,炒,切,焙)二两,枸杞子三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温酒或盐汤下,空心食前服。(《局方》菊睛丸)

⑧治病后生翳:白菊花、蝉蜕等分。为散。每用二、三钱,入蜜少许,水煎服。(《救急方》)

⑨治疔:白菊花四两,甘草四钱。水煎,顿服,渣再煎服。(《外科十法》菊花甘草汤)

⑩治膝风:陈艾、菊花。作护膝,久用。(《扶寿精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冠心病

以菊花煎剂观察61例,对心绞痛症状的总有效率为80%,其中显效43.3%,改善36.7%,以轻度者疗效较好;对胸闷、心悸、气急及头晕、头痛、四肢发麻等症状,亦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心电图的总有效率为45.9%,其中显效18.8%,好转27.1%。对部分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对心率无明显影响;对血清胆甾醇、三酸甘油酯未见明显的规律性变化。服药期间除1例有上腹痛、1例有轻度腹泻外,均无其他副作用。即使原有溃疡病的患者,亦多无影响。制剂及用法:白菊花10两,加温水浸泡过夜,次日煎2次,每次半小时;待沉淀后除去沉渣,再浓缩至500毫升。每日2次,每次25毫升。2个月为一疗程。

②治疗高血压病

每日用菊花、银花各0.8~1两(头晕明显加桑叶全钱,动脉硬化、血清胆甾醇高者加山楂4~8钱),混匀,分4次用沸滚开水冲泡10~15分钟后当茶饮。一般冲泡2次后,药渣即可弃掉另换。不可煎熬,否则会破坏有效成分。据46例观察,服药3~7天后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开始减轻,随之血压渐降至正常者共35例,其余病例服药10~30天后,自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名家论述】①《本草衍义补遗》:"菊花,能补阴,须味甘者,若山野苦者勿用,大伤胃气。"

②《纲目》:"菊花,昔人谓其能除风热,益肝补阴。盖不知其尤多能益金、水二脏也,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用治诸风头目,其旨深微。"

③《本草经疏》:"菊花专制风木,故为去风之要药。苦可泄热,甘能益血,甘可解毒,平则兼辛,故亦散结,苦入心、小肠,甘入脾、胃,平辛走肝、胆,兼入肺与大肠。其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者,诸风掉眩,皆属肝木,风药先入肝,肝开窍于目,风为阳邪,势必走上,血虚则热,热则生风,风火相搏故也。腰痛去来陶陶者,乃血虚气滞之候,苦以泄滞结,甘以益血脉,辛平以散虚热也。其除胸中烦热者,心主血,虚则病烦,阴虚则热收于内,故热在胸中,血益则阴生,阴生则烦止,苦辛能泄热,故烦热并解。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利血气者,即除热,祛风,益血,入心,入脾,入肝之验也。生捣最治疔疮,血线疔尤为要药,疔者风火之毒也。"

④《药品化义》:"甘菊,取白色者,其体轻,味微苦,性气和平,至清之品。《经》曰,治温以清。凡病热退,其气尚温,以此同桑皮理头痛,除余邪。佐黄芪治眼昏,去翳障。助沙参疗肠红,止下血。领石斛、扁豆,明目聪耳,调达四肢。是以肺气虚,须用白甘菊。如黄色者,其味苦重,清香气散,主清肺火。凡头风眩晕.鼻塞热壅,肌肤湿痹,四肢游风,肩背疼痛,皆繇肺气热,以此清顺肺金,且清金则肝木有制。又治暴赤眼肿、目痛泪出。是以清肺热须用黄甘菊。"

⑤《本草新编》:"甘菊花,气味轻清,功亦甚缓,必宜久服始效,不可责以近功,惟目痛骤用之,成功甚速,余则俱于缓始能取效也。近人多种菊,而不知滋补之方间有用之者。又取作茶茗之需,以为明目也。然而甘菊不单明目,可以大用之者,全在退阳明之胃火。盖阳明内热,必宜阴寒之药以泻之,如石膏、知母之类,然石膏过于太峻,未免太寒以损胃气,不若用甘菊花至一,二两,同元参、麦冬共剂之,既能平胃中之火,而不伤胃之气也。"

⑥《本草经百种录》:"凡芳香之物,皆能治头目肌表之疾。但香则无不辛燥者,惟菊不甚燥烈,故于头目风火之疾,尤宜焉。"

⑦《本草便读》:"甘菊之用,可一言以蔽之,曰疏风而已。然虽系疏风之品,而性味甘寒,与羌、麻等辛燥者不同,故补肝肾蓟中可相需而用也。"

⑧《本草正义》:"凡花皆主宣扬疏泄,独菊花则摄纳下降,能平肝火,熄内风,抑木气之横逆。《本经》主风头眩者,以阴虚阳浮,气火升腾,肝风上扰之眩晕言之,非外来风邪,能令人眩也。肿痛,连上风头眩三字读。肝火直上顶巅,而为眩,为肿,为痛,阳焰直升,其势最暴。凡是头风作痛,无非内火内风震撼不息,而菊花能治之,非肃降静镇迥异寻常者,殆难有此力量。目如欲脱,乃肝阳内风之尤甚者。世谓头风痛甚,至于丧明,抑知且有目珠突出,形如雀卵者。泪出亦阴虚于下,肝火上扬,真阴无摄纳之权,而风阳以疏泄为用,则迎风而泪下,此皆肝肾阴亏,而浮阳上亢为虐,惟菊花之清苦泄降,能收摄虚阳而纳归于下,故为目科要药。又治皮肤死肌,恶风湿痹者,则血热而络脉不洁,渐以积秽成腐。菊花苦辛宣络,能理血中热毒,则污浊去而痹着之死肌可愈。石顽渭清利血脉,而痹着湿邪,得以开泄,持论甚正。惟此是冲和纯粹之品,以清经隧积淤之浊血,断非旦夕可以速效,弗以无近功,而遽疑《经》言之不可信也。《别录》谓治腰痛去来陶陶,盖言其悠久不已之状,是亦肾阴不足,而湿邪痹着为患,故其痛续续不息。菊花滋肾阴而清湿热,是以主之。又治胸中烦热而安肠胃,固无一非清肃泄热之功用也。甄权谓治头目风旋倒地,脑骨疼痛,则肝阳内风头痛,固有直上顶巅,脑骨如裂者,若风旋倒地,则血冲脑经,而失其知觉运动矣。又谓治身上一切游风,令消散,利血脉,则是血热生风之症,苦泄清理,而风自息。大明谓作枕明目,叶亦明目。洁古谓养目血,去翳膜。海藏谓主肝气不足。盖亦养肝阴,滋肝血之意。虽其气味清芬,然终非肝家气药。仲醇谓生捣最治疔疮,血线疔尤为要药。按疔是火毒,非大剂清解不可,外敷诸药如忍冬藤、马齿苋、蒲公英、草河车、芙蓉叶、青菊叶等,不过清热退肿,皆非专主之任,缪所称之血线疔,盖即红丝疔,有一痕红晕,自疮口上窜,直过肘膝者。治皆以内服清解为主。但知外治,断不可恃。"

提醒您:菊花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我在网上订的是乞禾散而到的货是红豆薏米玉茯散!是不是受骗了?

茯菊散的配方:芡实、鸡内金、莲子、山药、砂仁、茯苓,菊花、桂圆、苦荞麦、覆盆子、紫苏、赤小豆、薏苡仁、红枣、桔梗、陈皮、桑葚、甘草、扁豆、葛根、燕麦、玉竹、山楂、金银花、菊苣、杏仁、马齿览、荷叶、芸豆、南瓜籽、黄精、虫蛹草。是去湿的经典方子。

买到的“红豆薏米玉茯散”,应采取退货退款。

古代洗漱叫什么?

问题一:在古代“洗漱”怎么说 在贾府中,人们洗脸、沐发的时候要使用“香皂”。清人李渔《闲情偶记》中说:“香皂浴身,香茶沁口,皆是闺中应有之事。”(“声容部?熏陶”) 根据《武林旧事》记载,南宋时,临安的街市上就有“肥皂团”出售。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则非常明确地记载了“肥皂”的制法:“肥皂荚生高山中,其树高大,叶如檀及皂荚叶。五六月开白花,结荚长三四寸,状如云宝之荚而肥厚多肉……十月采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于皂荚也。”看得出来,与直到宋代前期还普遍使用的澡豆相比,肥皂有明显的不同:澡豆是以豆面为主,肥皂是以肥皂荚的果肉为主;澡豆是干粉末状,而肥皂则做成“丸”,便于保存和携带,并且使用的时候触感“腻润”,形态与质地都更接近今天的肥皂。顺便要说明的是,“肥皂”本是植物名,指一种俗名“肥珠子”的树,其果荚中的果肉比皂荚还要多油,所以得名“肥皂”。(参见宋人庄季裕《鸡肋编》卷上)宋代以来,人们用这种果肉作为主料,加工成洗手面、浴身的去垢保洁用品,于是成品也被叫做“肥皂”,以至今天还在沿用这个称呼。 宋人杨士瀛《仁斋直指》中保留了更具体的“肥皂方”:“白芷、白附子、白僵蚕、白芨、猪牙皂角、白蒺藜、白敛、草乌、山楂、甘松、白丁香、大黄、蒿本、鹤白、杏仁、豆粉各一两,猪脂(去膜)三两,轻粉、蜜陀僧、樟脑各半两,孩儿茶三钱,肥皂(去里外皮筋并子,只要净肉一茶盏)。又先将净肥皂肉捣烂,用鸡清和,晒去气息。将各药为末,同肥皂、猪脂、鸡清和为丸。”把古代肥皂的制作方法介绍得非常具体,可以看出,是利用鸡蛋清、豆粉、上细铅粉等原料,把肥皂荚中的果肉与香料、草药调和到一起,形成凝团。这个方子带有“药皂”的性质,据说可以去除瘢、癣、黑斑以及疮痕,一般日常使用的肥皂,大概不需要如此复杂的配料。不过,在肥皂中加香料却是普遍的做法,《闲情偶记》中特别谈道:“皂之佳者,一浴之后,香气经日不散”,并且指出,“香皂以江南六合县出者为第一。”《金瓶梅》中则提到“茉莉花肥皂”,显然是把茉莉花作为原料掺到肥皂中,让肥皂带有茉莉的香气。 据李渔的说法,“皂之为物,亦有一种神奇,人身偶沾秽物,或偶沾秽气,用此一擦,则去尽无遗。”《红楼梦》二十一回中则描写道:“紫鹃递过香皂去。宝玉道:‘这盆里的就不少,不用搓了。’”可见古代香皂的用法,也是在沾水的肌肤上搓擦,以达到去污的目的。到了清末,西方产的洋皂进入中国,清洁效果远胜过古老的土产“肥皂”,于是,茉莉花香皂之类也就被遗忘了。

问题二:古代的叫盥洗室什么 就是洗漱间。

问题三:古代皇帝洗漱又被叫做什麽 当然是叫净身

问题四:古代人用什么洗漱? 猪胰子洗脸

皂角洗衣服

冰碱

动物油混合草木灰做的东西.等等吧

古人洁身洁物,最早使用草木灰洗涤。《礼记?内则篇》云:“冠带垢和灰清漱”,因为草木灰中含有能够去油污的碳酸钾。《考工记》说“涑帛……淫之以蜃”,蜃,就是贝壳烧成的灰,它和草木灰水作用就能产生强碱―――氢氧化钾。而汉代人也懂得用天燃的“石碱”洗涤衣物。金朝人又在石碱中加入淀粉、香料,制成锭状出售,名为“香碱”。李时珍《本草纲目》记当时人造石碱的生产说:“石碱出自山东济宁诸处,彼人采蒿蓼之属,开窖浸水,漉起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每百引入粉面二、三斤,久则凝淀为石,连汁售之四方”。

古代还有一种叫“澡豆”,由药物及豆末合制而成的粉剂作洗浴用品。澡豆最早应用于佛家,据佛经上记载,澡豆为比丘随身十八物之一,也叫豆屑。佛经《五分律》卷26中说:“有诸比丘浴时,出外以背揩壁树木,还入水灌,伤破其身。佛言:不应尔。听用蒲桃皮、摩楼皮、澡豆等涤去垢物。”这是说佛陀在世时,有比丘洗澡,因水无法洗净身体,便以背与树皮摩擦去垢而受伤,佛陀便教其用澡豆去垢。《世说新语》中记载晋时王敦初与公主结婚,如厕时误把净手用的澡豆倒入水中当作点心吃下,成了千古笑话。这则记载说明澡豆在我国,至少于魏晋时,皇家已开始使用。

随着佛教的盛行,尤其是唐代有尚禅崇佛之风,澡豆也逐渐变成王公贵族的洗涤专利品,但寻常百姓根本无缘见到的。后来孙思邈、王焘等众多医家本着“欲使家家悉解,人人自知”的目的,在佛教原有洗浴作用的基础上,将其与本草相结合,不断创新或改进制作方法。如医书《外台》所载澡豆方中有应用木瓜、桃花、樱桃花等花汁加入澡豆,使其既有香体功效,又有清洁美容作用。中唐以后,随着医家将其制作工艺及功效通过著述传播,澡豆作为一种健身美容双重功效的洗浴用品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且也成为一种民俗风尚,如《文昌杂录》曰:“唐岁时节物,元日有屠苏酒……腊日则有口脂、面药、澡豆”可证。

清文康的《儿女英雄传》第37回写大丫头长姐儿跑到台阶边洗手,她“洗了又洗,搓了陈香肥皂,香豆面子,又使了些个桂花胰子,玫瑰胰子”长姐儿把当时有钱人用的洗涤剂几乎全使上了。而文中的“胰子”和“肥皂”又是什么呢?原来在南北朝时的贾思勰已经提到用猪胰子去垢。孙思邈《千金方》就有用洗净的猪胰研磨成糊状,加豆粉、香料做成颗粒的配方,这就是古代的胰子,也叫“澡豆”。明清又有人改用猪脂研磨中加入砂糖,并以纯碱代替豆粉,再熔入猪油及香料等,均匀后压制成球形或块状,成为新一代的胰子洗涤剂。其化学组成与今天的香皂近似。我国华北、东北主要使用胰子。直到上世纪50年代,北京前门外还保留有合香楼和花汉冲等老胰子店,其中合香楼还是开设于明朝崇祯四年的。除此之外,古人更多用皂荚洗涤衣物。宋朝时,杭州市面上出了一种橘子大小、皂荚粉做的圆团团,据周密《武林旧事》,它叫“肥皂团”,肥皂团放入水里,能发泡去污。19世纪晚期,西方洗涤品传入后,中国人就仍叫它“肥皂”这老名字。《儿女英雄传》的成书也在19世纪晚期的光绪年间,故文中的“香肥皂”可能是国产货,也可能是舶来品。

问题五:古代皇室如何称呼洗脸盆? 古代的洗漱用具

1、F

古代一种盛水洗手的用具。

2、PF

古代盥洗器皿盘与F的并称。盘以承水,F以注水。《战国策?赵策三》:“夫 吴王 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F。”《元史?祭祀志三》:“皇帝拭瓒讫,内侍奠盘F。”《镜花缘》第八九回:“剧怜偏网罟,始克奉盘F。”

3、 鱼洗

古代盥洗用具,金属制。形似现在的脸盆。盆底装饰有鱼纹的,称“鱼洗”;盆底装饰两龙纹的,称“龙洗”。

希望能帮到LL~

问题六:古代皇上用来洗手和洗脚的东西叫什么? F{yi},古代一种相当于现在洗手用的一种盛水器。

问题七:古代人早上洗漱怎么洗 金国宫女八白散

白丁香、白蒺藜、白僵蚕、白芨、白丑各90克,白附子白茯苓各15克,皂角(去皮、弦)三个,绿豆少许,共研为极细粉末备用。于每次洗脸时取适量敷面后以水洗之,即可。

这是金国章宗时宫女的洗面美容方。《必用全书》上说它有使皮肤洁净润泽之功效,并可防止粉刺、雀斑、色素沉着及皮肤搔痒等症。

面膏

取新生鸡蛋一只,壳上开一小孔,去黄留清,装入朱砂细末20克;用蜡封孔后与其它鸡蛋一起让母鸡孵化,待其它蛋孵化出来后即可取用,每次洗脸后取少许涂面。张贵妃即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这是她使用的面膏秘方。古医籍《肘后方》称其可以“令面白如玉,光润照人…”

太平公主面药

农历三月三采桃花,阴干研细末;七月初取乌骨鸡血,与桃花末调和成糊状即可,用时取适量敷面及其他部位。太平公主是女皇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此方是她用来美容的面药,不仅可以滋养皮肤,促进其新陈代谢而令“面白脱如雪,身光白如素”,而且还能防治某些皮肤病(如白癜风等)。

天后泽面方

于端午节日采益母草全草,去土晒干,研细过筛,加适量面粉与水调和,捏丸如鸡蛋大,再晒干;然后置药于黄泥炉灶(四壁各开一小孔)中间,炉顶灶底铺炭,先以猛之烧15分钟,后改微火,煨至药丸呈乳白色(约2小时), 取出凉透,放瓷钵内研筛多次,越细越好; 再以此药末300克,加滑石粉30克、胭脂3克调匀, 收贮在干燥器皿中。每日早晚取少许药粉,加水湿透敷面后洗净。此方是武则天日常所用的美容方,具有皴皱、泽面驻颜之功效。

杨太真红玉膏

用去皮杏仁、滑石、轻粉各等份,研为细末;放甑内蒸过后,加入少许冰片、麝香,与鸡蛋清调合即成。于每日早晚洗面后,取少许涂擦颜面。杨太真即是唐明皇的贵妃杨玉环。红玉膏是为她增色的秘方。《鲁府禁方》称其有洁净润泽皮肤,通利血络毛窍,“令面红润悦泽,旬日后色如红玉”之功效。

看看慈禧早上的美容工作。保养皮肤要用玉蓉散,而玉蓉散又要用白芷、白牵牛、防风、白丁香、白莲蕊等十余种药物研成细末,以水调浓,搓在面上,最后再用热水洗干净。刷牙前要固齿,固齿秘方更加复杂,要生大黄一两、熟大黄一两、生石膏一两、熟石膏一两、银杜仲一两、骨碎补一两等十余种药物研成细末,先散擦在牙根上,洗完脸后,用冷水漱口。固完齿后又刷牙,刷牙要用固齿刷牙散,这散又要用十几种药才能配好。每早,慈禧还要洗发、护发,这又要用菊花散、抿头方、香发散等秘方,仅菊花散又要用甘菊花2两、干柏叶、桑根、白皮等十余种药物配置而成。除了往自己的“龙体”上涂抹近百种草药外,慈禧每天还要服用仙方地黄散、长寿益寿丹等几种内服养颜药,要配好这些药,又要用上百种药品。每天慈禧就是这样浑身上下、内服外搽用上几百种药来“永保青春”。

问题八:古代洗漱用的什么 茶叶

问题九:古代人女人早上洗漱要花多长时间 现代人怎么知道过去人的生活方式

你可以查阅相关书籍

到底有没有记录这项

问题十:从古至今洗漱用品的发展历史 根据《武林旧事》记载,南宋时,临安的街市上就有“肥皂团”出售。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则非常明确地记载了“肥皂”的制法:“肥皂荚生高山中,其树高大,叶如檀及皂荚叶。五六月开白花,结荚长三四寸,状如云宝之荚而肥厚多肉……十月采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于皂荚也。”看得出来,与直到宋代前期还普遍使用的澡豆相比,肥皂有明显的不同:澡豆是以豆面为主,肥皂是以肥皂荚的果肉为主;澡豆是干粉末状,而肥皂则做成“丸”,便于保存和携带,并且使用的时候触感“腻润”,形态与质地都更接近今天的肥皂。顺便要说明的是,“肥皂”本是植物名,指一种俗名“肥珠子”的树,其果荚中的果肉比皂荚还要多油,所以得名“肥皂”。(参见宋人庄季裕《鸡肋编》卷上)宋代以来,人们用这种果肉作为主料,加工成洗手面、浴身的去垢保洁用品,于是成品也被叫做“肥皂”,以至今天还在沿用这个称呼。

宋人杨士瀛《仁斋直指》中保留了更具体的“肥皂方”:“白芷、白附子、白僵蚕、白芨、猪牙皂角、白蒺藜、白敛、草乌、山楂、甘松、白丁香、大黄、蒿本、鹤白、杏仁、豆粉各一两,猪脂(去膜)三两,轻粉、蜜陀僧、樟脑各半两,孩儿茶三钱,肥皂(去里外皮筋并子,只要净肉一茶盏)。又先将净肥皂肉捣烂,用鸡清和,晒去气息。将各药为末,同肥皂、猪脂、鸡清和为丸。”把古代肥皂的制作方法介绍得非常具体,可以看出,是利用鸡蛋清、豆粉、上细铅粉等原料,把肥皂荚中的果肉与香料、草药调和到一起,形成凝团。这个方子带有“药皂”的性质,据说可以去除瘢、癣、黑斑以及疮痕,一般日常使用的肥皂,大概不需要如此复杂的配料。不过,在肥皂中加香料却是普遍的做法,《闲情偶记》中特别谈道:“皂之佳者,一浴之后,香气经日不散”,并且指出,“香皂以江南六合县出者为第一。”《金瓶梅》中则提到“茉莉花肥皂”,显然是把茉莉花作为原料掺到肥皂中,让肥皂带有茉莉的香气。

据李渔的说法,“皂之为物,亦有一种神奇,人身偶沾秽物,或偶沾秽气,用此一擦,则去尽无遗。”《红楼梦》二十一回中则描写道:“紫鹃递过香皂去。宝玉道:‘这盆里的就不少,不用搓了。’”可见古代香皂的用法,也是在沾水的肌肤上搓擦,以达到去污的目的。到了清末,西方产的洋皂进入中国,清洁效果远胜过古老的土产“肥皂”,于是,茉莉花香皂之类也就被遗忘了。

关于茯菊散怎么吃和茯菊散的中药方的介绍到此,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江南平台app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江南平台app Copyright © 2016-2020 m.46east.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