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知识 > 意思百科 >

洛阳纸贵的意思和典故

意思百科 作者:世星鹏 2022-12-11 13:50:03

今天给各位分享洛阳纸贵的意思和典故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洛阳纸贵是指哪个典故进行讲解,请看下面内容!

本文目录一览:

洛阳纸贵的意思和典故

洛阳纸贵的意思是: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洛阳纸贵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出自:唐代房玄龄等人合著《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洛阳纸贵的典故: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在他小的时候很顽皮、不爱读书,其父亲认为他没有多大出息,小左思听到这话非常难过,于是暗下决心、勤奋向学。后来,他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用了整整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一时间豪门贵族之家争相传阅抄写,竟然导致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

一、洛阳纸贵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晋书·左思传》。“洛阳纸贵”原义是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之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因此都涨价了;后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定语、补语;多含褒义。及赋成,时人未之重。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唐·房玄龄等《晋书·左思传》)

二、左思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家族世代学习儒学。左思小时候并不出众,曾学习书法、琴艺,都没有学成。而且他其貌不扬、身材矮小,也不善言辞,连左思的父亲都说他:“左思根本没法儿和我小时候相比。”左思听到父亲的话非常难过,于是发奋读书,就算有时间也不出去玩,只是在家里专心学习。

三、左思长大后,文才渐渐显现出来。他的文章辞藻华丽,曾用一年时间写了一篇《齐都赋》。他还想写一篇《三都赋》,正好这时他们全家搬到了都城洛阳,左思就去拜访当时的著作郎张载,向他讨教。他又四处收集资料,精心构思,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三都赋》的创作上。

洛阳纸贵出自什么典故?

出自:唐代房玄龄等人合著《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意思:然后各个富贵之家都互相传播,洛阳生产的纸变得贵了起来。

造句:

文学理解史上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某些作品在它的那个时代以前风行一时,洛阳纸贵,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环逐渐褪色,它就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不再是万众瞩目的中心,乃至淹没无闻。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有口皆碑,汉语成语,拼音是yǒu kǒu jiē bēi,意思是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七。

原句: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译文:劝你不用这个石头记录,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

2、交口称誉,汉语成语,拼音是 jiāo kǒu chēng yù,意思是异口同声地称赞。出自《柳志厚墓志铭》。

原文: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们下,交口荐誉之。

译文:各位想要人,都想让我们出来,异口同声地称赞。

洛阳纸贵成语典故

洛阳纸贵是比喻作品有价值,广为流传的意思。大家了解洛阳纸贵的典故是什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洛阳纸贵成语典故,供大家阅读!

洛阳纸贵成语典故 篇1

【成语】洛阳纸贵

【发音】luò yáng zhǐ guì

【释义】比喻作品有价值,广为流传。洛阳纸贵,我国古代成语,原指洛阳之纸,一时求多于供,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常用此语。

【出处】《晋书·文苑·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中国晋代文学家左思相貌丑陋,从小天赋并不是很高,他学习过书法和鼓琴,都没有学成个样子。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才发愤读书,写得一手好文章。

左思20岁那一年,妹妹左芬被选入王宫,他的全家因此迁往国都洛阳。这使得左思有更多机会接触上流社会的文人学者,创作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并最终写出了传世名篇《三都赋》。

赋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文体讲究对仗和运用典故,行文力求辞藻华美。“三都”指晋之前的三个诸侯国蜀、吴、魏的国都。《三都赋》包含《蜀都赋》、《吴都赋》和《魏都赋》,每篇赋中都借假想人物之口,描绘和评论当地的形势、物产和制度。但整个作品的成就还不单单在形式上,更在于内容上。左思为了创作这篇作品,花了大量的时间考证典籍,并实地调查,力求所引用和描述的事物真实。等材料准备好之后,左思在自己家里、院子里,甚至厕所里,到处布满了纸和笔,以便于自己有了灵感之后,随时随地都可以记下来。就这样殚精竭虑,前后花了十年时间才完成。

《三都赋》问世后,当时的文学家皇甫谧作序,张载作注,先是在文学圈内传播,后来贵族富豪们附庸风雅,也纷纷加入了传抄的行列,结果洛阳街头的纸店供货吃紧,纸张的价格也随着不断上涨。这就是“洛阳纸贵”的故事。

洛阳纸贵成语典故 篇2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洛阳纸贵的意思

[释义]因为抢着抄写左思的《三都赋》;以致洛阳的纸价高起来了。形容写文章、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语出]《晋书·左思传》:“(左思造《三都赋》成)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正音]洛;不能读作“ɡè”。

[辨形]洛;不能写作“落”。

[近义]有口皆碑交口称誉有目共赏

[用法]含褒义。一般作宾语、定语、补语。

洛阳纸贵成语典故 篇3

晋代著名的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既顽皮,又不爱读书,加上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说话又结结巴巴的,他的父亲左雍很看不起他,常常对外人说:“我好后悔生了这么个儿子。”

有一天,左雍与朋友们聊天聊到左思,左雍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虽然快成年了,可他掌握的知识还不如我小时候呢。看来啊,他真是没多大出息了。哎!”说完,脸上流露出失望的表情。左思知道这些后,难过极了,不甘心受到这种鄙(bǐ)视。于是,开始发愤读书。

由于左思坚持不懈地发愤读书,他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写得也非常好。当他读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两京赋》时,虽然很佩服文章中宏大的气魄(pò)和华丽的词语,文章也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但他觉得文章有点虚而不实。于是,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yè)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

为写好《三都赋》,左思拜访专家,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还到蜀都、吴都、魏都三地去做实地调查,真是称得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了。他把自己关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花了十年心血,左思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可是,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却受到了讥讽。当时一位著名文学家陆机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过班固、张衡,太自不量力了!”他还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城有位自高自大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看他写成的东西只配给我用来盖酒坛子!”

然而,左思却不甘心自己的心血被埋没,于是,找到了著名的文学家张华。张华先是逐句阅读了《三都赋》,然后细问了左思的创作经过,再回头来阅读时,越读越爱,连连称赞:“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视名气,不重视文章,别把他们的话放在心上。”

当时很有名气的皇甫谧(mì)看过《三都赋》后,还亲自提笔写了序言。很快,《三都赋》就在京都流行开了,连以前讥笑过左思的陆机听说后,也细细阅读起来,还说自己写《三都赋》肯定不会超过左思,便停下不写了。

后来,喜爱《三都赋》的人用手抄写下来阅读,抄写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京城洛阳的纸张供应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这就是“洛阳纸贵”的故事。

——《晋书·左思传》

【求解驿站】因为抢着抄写左思的《三都赋》,以致洛阳的纸价高起来了。形容写文章、着作有价值,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活学活用】此书一出,顿时~,受到学界的普遍重视。

【妙语点拨】一个人要想写出一篇好文章、一部好书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左思写出《三都赋》让洛阳出现纸贵的现象,与他之前勤奋读书,积累下扎实的文学知识,以及收集了大量民情资料,做了大量的艰苦工作是分不开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想写出美文、精品书,就得以左思为学习的榜样。另外,洛阳纸贵的现象也说明写好文章的作用之大,无法估量,不仅能给予大众以精神食粮,还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洛阳纸贵成语典故 篇4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

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

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父亲左雍从一个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见儿子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倒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及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

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当他读过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两京赋》,虽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气魄,华丽的文辞,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

为写《三都赋》,使得笔笔有着落有根据,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收集好后,他闭门谢客,开始苦写。他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可是,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他却受到了讥讽。当时一位著名文学家陆机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过班固、张衡,太自不量力了!”他还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城里有位狂妄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看他写成的东西只配给我用来盖酒坛子!”

左思的《三都赋》在文学界品评时,那些文人们一见作者是位无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细看,摇头摆手,把一篇《三都赋》说得一无是处。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没,找到了著名文学家张华。

张华先是逐句阅读了《三都赋》,然后细问了左思的创作动机和经过,当他再回头来体察句子中的含义和韵味时,不由得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动了。他越读越爱,到后来竟不忍释手了。他称赞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气不重文章,他们的话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谧先生很有名气,而且为人正直,让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荐给世人!”

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也是感慨万千,他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且欣然提笔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他还请来著作郎张载为《三都赋》中人魏都赋做注,请朱中书郎刘逵为蜀都赋和吴都赋做注。刘逵在说明中说道:“世人常常重视古代人东西,而轻视新事物、新成就,这就是《三都赋》开始不传于世人原因啊!”

在名人作序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了京都,懂得文学之人无一不对它称赞不已。甚至以前讥笑左思人陆机听说后,也细细阅读一番,他点头称是,连声说;“写得太好了,真想不到。”他断定若自己再写《三都赋》决不会超过左思,便停笔不写了。

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将它贬得一钱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时。这其中当然有鉴别力高低人区别,可是更重要人是反映了人们是否重视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识英才的问题。

晋代左思作《齐都赋》一年始成。复以十年之久,作《三都赋》。在其舍中院内,以及茅厕皆置纸笔,偶得佳句,当即录之。自认所学不多,便求为宫禁藏书郎。其赋成后,仍未获士人青睐。左思自认其作不逊于汉时班固与张衡,恐一人之褒贬而遭埋没。便请文学家张华过目,张华阅后,咸认为佳作,可媲美班张之文。复请教当时名士皇甫谧,谧观后欣然为之作序,自此名声大噪。由於都城洛阳权贵之家,皆争相传抄《三都赋》,遂使纸价上扬,为此而贵。

洛阳纸贵成语典故 篇5

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是谁?

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是左思

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

左思的简介: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洛阳纸贵的典故:

左思出身寒微,不好交游。他的面貌丑陋,讲话口吃,可写的文章却很好,词藻壮丽。

他写了一篇《齐都赋》,花了一年的功夫。

他想继续创作都膨〉,面三都,是指三国时的蜀都成都、吴都建业、魏都邺。他写了一篇《齐都赋》,花了一年的功夫。

他想继续创作《三都赋》,所谓三都,是指三国时的蜀都成都、吴都建业、魏都邺。在他酝酿创作的那一年,他妹妹左芬被选进宫中。左思趁这个机会,移家京师洛阳。

左思并没有去过蜀都成都,便去请教著作郎张载,采访成都及其周围的岷山,邛崃山的景色和风情。通过采访、回忆,开始构思。他非常重视语言的锤炼,每想到一句精采的句子,立刻便写下来。

在创作过程中,左思感到自己学问不多,所见不博,请求担任秘书郎的职务。秘书郎掌管图书经籍。他任职后,废寝忘食地阅读、摘抄,为自己的创作积累素材。

他前前后后花了十年功夫,终于写成了《三都赋》。左思家里的门户、庭院,甚至连厕所等地方,到处都放着纸、笔,以便一想到好句子,就可以写下来。

由于文章精采,不少学者为《三都赋》作序、注疏。司空张华看后赞叹说:“左思的《三都赋》可和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媲美,读后余味深长,过一个时候再读,仍然觉得新鲜。”

著名文学家陆机本来看不起左思,读了《二都赋》后,不由得拍案叫绝。经这些名家们的推崇,很多豪门贵族都竞相传写左思的《三都赋》。

这样一来,使得洛阳的纸价也贵起来了。后来,人们就用“洛阳纸贵”来称誉风行一时、受到普遍欢迎的好文章。

洛阳纸贵的启示:

以文字为记录载体的传播学的一次革命,以及这场革命所必须具备的社会成因,包括社会整体掌握和运用文字的能力、使用文字的各种工具的成熟程度、畅通的传播渠道的'形成。

洛阳纸贵成语典故 篇6

我国西晋时期,文风多浮躁奢谈。但是,仍然有些作家潜心为文,耐得住寂寞和清贫,“板凳一坐十年冷”。当时的作家左思就是一个杰出的代表。

左思,字太冲,山东临淄人。左思的家里祖辈都是读书人,所以他在少年时期就受到很好的文化影响。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练书法和鼓琴,但是却没有什么显著的成绩。为此,他父亲左雍对朋友说:“这孩子知道的东西,还没有我少年时知道的多啊。”谁知道这话让左思无意听见了,从此他暗下苦功,熟读古书,博闻强记,暗地里和父亲比试学识。后来他的诗果然写得很好。《咏史》诗在文学史上很负盛名,《三都赋》比《咏史》诗写得还好,刘勰说左思文“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却是很中肯的。

“三都”,就是三国时候刘备的都城益州、孙权的都城建业、曹操的都城邺县。正当左思为三都做赋的时候,他妹妹左?被选入宫,因此全家就得以搬进了京城,又给他熟悉京城的情况创造了条件。左思在京城又结识了著作郎张载,访问了王室贵族,了解了历史的演变,之后便开始了三都赋的写作。

左思写《三都赋》整整用了十年,不分昼夜,呕心沥血,精于构思,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宏伟设想。

据说,这十年里,左思庭院的藩篱和厕所上到处都挂着宣纸,每有妙词佳句,他就随时随地拿纸笔写下来。《三都赋》写成后,他自己觉得不如张衡的《二京赋》和班固的《二都赋》,所以他就把作品给当时的著名学者皇甫谧看。皇看后认为很好,并为《三都赋》写了序。这样,《三都赋》很快就传开了。

皇甫谧在所写的序里说:自古作赋的很多。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出名在前,班固的《两都赋》内容胜过辞章;张衡的《二京赋》文采超过义理。而左思的《三都赋》既参考了名家,又巧于心计明辨事物。左思的《三都赋》是很优秀的。

后来,张载为《魏都赋》作了注释,刘逵为《吴郡赋》和《蜀郡赋》做了注释,还有卫瓘还为《三都赋》作了略解。这样一来,《三都赋》的声价就越来越高了。一时间,达官豪贵争相传看,文人学士竞相阅读,结果在一段时间内造成了洛阳纸价高涨、一纸难求的现象。

还有当时的文学家陆机刚到洛阳,他也曾打算作《三都赋》。当他听到左思已经写出来时竟拍掌而笑。随后他给弟弟写信说:“这里有个鄙贱而不知深浅的人想作三都赋,等他写完了好用来盖酒坛子吧。”可是等到他亲自看了左思的《三都赋》后,却非常叹服。他认为,别人再也不会超过左思了。所以自己也就此辍笔。

这就是文学史上流传的 “洛阳纸贵”“陆机辍笔”的佳话。

洛阳纸贵成语典故 篇7

西晋时期,有一名大文学家名叫左思,他年轻时家境贫寒,周围的邻居、身边的朋友都看不起他。

由于左思刻苦学习,长大后在文学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诣,就想写本书,他用了整整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又雄心勃勃,准备创作一篇《三都赋》。

当时,正巧他的妹妹左菜被选进宫廷,左思便把家搬到京城,要求做秘书郎,以便获得更多的资料。为了搜集历史知识,他还游历古城旧都。他经常夜以继日,绞尽脑汁,庭院墙沟边到处搁着笔墨,偶得佳句,就连忙记在纸上。

当时的大文学家陆机来到洛阳,也准备写一篇类似《三都赋》题材的作品,听说有个叫左思的年轻人正在写,不禁抚掌大笑,对别人说:“那个凡夫俗子要是能写成《三都赋》的话,也只配拿来盖我的酒坛子。”

整整十年过去了,一篇雄浑精深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但是并没有引起世人的重视,传抄者寥寥无几。

左思十分懊丧,他想:这一定是别人觑着我官卑职小,因人废言。于是他求见当时名儒皇甫谧,呈上文稿。皇甫谧读罢,拍案叫绝,当即作了题序。

左思再去拜见侍书郎张载、大学者刘逵,请他们分别为赋作了注解。一经名家认可,文人学士们便蜂起撰文颂扬,司空张华对赋文作了更高的评价,连那个陆机也叹为观止,就此搁笔。

《三都赋》重新发表时,举国轰动,富贵人家到处请人恭楷抄写,纸张供应顿时紧张,洛阳纸价为之飞涨。

洛阳纸贵成语典故 篇8

洛阳纸贵的故事,成语洛阳纸贵出自哪里洛阳纸贵的意思是什么洛阳纸贵的主人公又是谁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十分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但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十分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必须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最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十分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资料,撰写《三都赋》。为了在资料、结构、语言诸方面都到达必须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最后写成了。

洛阳纸贵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成语】:

洛阳纸贵

【拼音】:

[luò yáng zhǐ guì]

【解释】:

洛阳纸贵,中国古代成语,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出处】:

《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举例造句】:

人说“洛阳纸贵”,谁知今日闹到“长安扇贵”。此时画的手也酸了,眼也花了。

【成语典故】: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首《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

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

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父亲左雍从一个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见儿子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倒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他父亲请人教他书法、弹琴,成绩都不太好。及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

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当他读过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西京赋》,虽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气魄,华丽的文辞,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

为写《三都赋》,使得笔笔有着落有根据,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大量的书、资料、堆满了屋子。收集好后,他闭门谢客,开始苦写。他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可是,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他却受到了讥讽。当时一位著名文学家陆机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过班固、张衡,太自不量力了!”他还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城里有位狂妄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看他写成的东西只配给我用来盖酒坛子!”

左思的《三都赋》在文学界品评时,那些文人们一见作者是位无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细看,摇头摆手,把一篇《三都赋》说得一无是处。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没,找到了著名文学家张华。

张华先是逐句阅读了《三都赋》,然后细问了左思的创作动机和经过,当他再回头来体察句子中的含义和韵味时,不由得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动了。他越读越爱,到后来竟不忍释手了。他称赞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气不重文章,他们的话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谧先生很有名气,而且为人正直,让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荐给世人!”

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也是感慨万千,他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且欣然提笔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他还请来著作郎张载为《三都赋》中的魏都赋做注,请朱中书郎刘逵为蜀都赋和吴都赋做注。刘逵在说明中说道:“世人常常重视古代的东西,而轻视新事物、新成就,这就是《三都赋》开始不传于世人原因啊!”

在名人作序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了京都,懂得文学之人无一不对它称赞不已。甚至以前讥笑左思之人--陆机听说后,也细细阅读一番,他点头称是,连声说;“写得太好了,真想不到。”他断定若自己再写《三都赋》决不会超过左思,便停笔不写了。

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将它贬得一钱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时。这其中当然有鉴别力高低的区别,可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人们是否重视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识英才的问题。

洛阳纸贵的意思和典故是什么 洛阳纸贵的意思和典故

1、洛阳纸贵(拼音:Luòyáng zhǐ guì)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晋书·左思传》。“洛阳纸贵”原义是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之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因此都涨价了;后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定语、补语;多含褒义。

2、左思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家族世代学习儒学。左思小时候并不出众,曾学习书法、琴艺,都没有学成。而且他其貌不扬、身材矮小,也不善言辞,连左思的父亲都说他:“左思根本没法儿和我小时候相比。”左思听到父亲的话非常难过,于是发奋读书,就算有时间也不出去玩,只是在家里专心学习。

3、左思长大后,文才渐渐显现出来。他的文章辞藻华丽,曾用一年时间写了一篇《齐都赋》。他还想写一篇《三都赋》,正好这时他们全家搬到了都城洛阳,左思就去拜访当时的著作郎张载,向他讨教。他又四处收集资料,精心构思,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三都赋》的创作上。那段时间他家里堆满了资料,走廊里、庭院里,就连厕所里都放着笔和纸,只要他想出来一个好句子,就赶紧记录下来。就这样耗费了十年时间,左思终于写出了著名的《三都赋》。

4、文章写好后,左思将文章送给当时的文学家张华品评。张华越读越喜欢,并拿去给当时的学者皇甫谧看。皇甫谧读后大为赞赏,亲自为文章写了序言。《三都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洛阳,每个人读了都赞不绝口。人们争相传阅抄写,一时间竟让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

5、那时还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叫陆机,据说他本来也想写《三都赋》。听说左思已经在写时,他还曾嘲笑左思:“真是什么人都想写《三都赋》啊,我倒要看看他能写成什么样!要是写不好,我就用它来封酒坛子。”可是等读完左思的《三都赋》后,陆机也从心里叹服,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写都不可能超过左思,就放弃了写《三都赋》的念头。左思也凭借这篇《三都赋》一夜成名,从此再也没人敢看不起他了。

洛阳纸贵出自什么典故

洛阳纸贵出自《晋书·左思传》。洛阳纸贵的典故是: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创作的《三都赋》被豪门贵族之家争相传阅抄写,从而使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最终导致纸张的价格大涨。

洛阳纸贵的意思

洛阳纸贵的意思是:指作品的价值高,流传广。洛阳纸贵的近义词有:都中纸贵、交口称誉、风靡一时、有口皆碑、有目共赏等。洛阳纸贵的反义词有敬而远之、粗制滥造等。

洛阳纸贵的用例

1、这些作家写过的小说以前也洛阳纸贵过,但说实话,并非什么有价值的作品。

2、这本著作因为开了比较新闻学之先河,以其鲜明夺目的标题填补了大众传播的空白,揭示了新闻媒介与社会的关联,以至于一时间洛阳纸贵。

3、这部作品印行后,一时洛阳纸贵。

4、原材料会再次洛阳纸贵吗?

5、他的推理小说,向来都能引起洛阳纸贵,极为畅销。

6、文学史中有这样一类现象,作家生前,默默无闻,一文不名,死后某时却突然声名显赫,作品一时洛阳纸贵,成了文界新宠。

7、文学接受史上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某些作品在它的那个时代曾经风行一时,洛阳纸贵,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环逐渐褪色,它就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不再是万众瞩目的中心。

关于洛阳纸贵的意思和典故和洛阳纸贵是指哪个典故的介绍到此,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江南平台app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上一篇:drum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江南平台app Copyright © 2016-2020 m.46east.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