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知识 > 意思百科 >

是谓的意思

意思百科 作者:充香萱 2023-04-21 16:56:49

今天给各位分享是谓的意思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谓”是一个怎样的注解术语进行讲解,请看下面内容!

本文目录一览:

过而不改 是谓过矣,谓是什么意思

谓的意思:才是。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意思为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卫灵公》。

原句为孔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一、谓的拼音:wèi

二、谓的部首:讠

三、谓的笔顺:点、横折提、竖、横折、横、竖、横、竖、横折钩、横、横。

四、谓的释义

1、说;告诉。

2、称呼;叫做。

扩展资料

一、谓的字形演变

二、谓的相关组词:称谓、无谓、何谓、可谓、谓语、不谓、谓词、呼谓、名谓、谓言、见谓、非谓、谓之、有谓。

1、无谓[wú wèi]

没有意义;毫无价值:不作~的争论。

2、谓词[wèi cí]

数理逻辑中表示一个个体的性质和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间关系的词。

3、名谓[míng wèi]

名号;名称。

4、见谓[jiàn wèi]

被称为;被说成。

5、非谓[fēi wèi]

无谓,没有意义,不合道理。

是谓大同的谓是什么意思

谓:叫做,称为。

整句意思是: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出自西汉戴圣《大道之行也》,原文节选: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

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篇选自《礼记·礼运》,由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的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四十九篇,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中孔子的一段话,是为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孔子是因为生活在一个动荡不止、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一个理想社会,所以才有了这番言论。

主旨赏析:

此文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这里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

文中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和平、安定的局面。总之,此文中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幸福憧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道之行也

是谓辶真君子也谓是什么意思?

句子可以翻译为:这就是所说的真正的君子啊!谓,说,所说的,所认为的。供参考。

关于是谓的意思和“谓”是一个怎样的注解术语的介绍到此,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江南平台app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上一篇:了改什么意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江南平台app Copyright © 2016-2020 m.46east.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