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知识 > 成语知识 >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成语知识 作者:况晴岚 2023-03-01 01:43:37

今天给各位分享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进行讲解,请看下面内容!

本文目录一览: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春秋时期,社会政治动荡,战争兵戎不断,但是由此也产生了很多风云人物,军事、外交、政治、管理上的谋略也是前所未有的被孕育,而成语典故就是那一时期的历史文化结晶。今天为大家摘选了18个,一起来欣赏!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这18个成语典故就能体会到。

1,烽火戏诸侯

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然在城中上演了一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2,问鼎中原

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时,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追问九个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3,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4,一鸣惊人

相传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日,臣下对他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齐威王一时语塞,大臣又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齐威王后来终于明白大臣们的用心,于是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5,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6,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7,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8,三令五申

名将孙武流落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却一阵哄笑。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再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30个)?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1、纸上谈兵——赵括(战国赵):形容只会按照书本生搬硬套,不能联系实际。

2、老马识途——管仲(春秋):比喻做事很有经验

3、围魏救赵——孙膑

4、负荆请罪——廉颇(战国赵):比喻诚心诚意地承认错误

5、完壁归赵——蔺相如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精编)

导语: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东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被秦国所灭。下面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成语,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名垂竹帛

拼音:míngchuízhúbó简拼:mczb

解释: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瘦骨嶙峋

拼音:shòugǔlínxún简拼:sglx

解释: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八章:“秀苇看见一个光着上身、瘦骨嶙峋的童工,提着一簸箕的泥灰,在一条悬空吊着的跳板上,吃力的走着。”

司马昭之心

拼音:sīmǎzhāozhīxīn简拼:smzzx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解释: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传》:“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例子:清·梁启超《新民论·论民族竞争之大势》:“岂所谓~,路人皆见者耶?”

溯流穷源

拼音:sùliúqióngyuán简拼:slqy

解释:溯:逆流而上。往河流上游寻找发源的地方。比喻寻求事物的根源。

出处: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二》:“春秋之时,善论姓氏者,鲁有众仲,晋有胥臣,郑有子羽,而其它诸子无称焉。溯流穷源,若斯之难也。”

兔死凫举

拼音:tǔsǐfújǔ简拼:tsfj

解释: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出处:《吕氏春秋·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之地矣。”

东向而望,不见西墙

拼音:dōngxiàngérwàng,bùjiànxīqiáng简拼:dxewbjxq

解释:〖解释〗比喻主观片面,顾此失彼。

出处:〖出处〗《吕氏春秋·去尤》:“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

蜂房蚁穴

拼音:fēngfángyǐxué简拼:ffyx

解释:〖解释〗比喻各自占据一方。

出处:〖出处〗明·杨慎《丹铅续录·春秋·隐公元年》:“自共和以来,诸侯如蜂房蚁穴,不用天子之元年矣。”

塞耳盗钟

拼音:sāiěrdàozhōng简拼:sedz

解释:〖解释〗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

出处:〖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托之空言

拼音:tuōzhīkōngyán简拼:tzky

解释:〖解释〗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

出处:〖出处〗汉·赵岐《〈孟子〉题辞》:“仲尼有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按《史记·太史公自序》作“载之空言”。司马贞索隐:“案:孔子之言见《

春秋纬》,太史公引之以成说也。空言谓褒贬是非也。”

修旧起废

拼音:xiūjiùqǐfèi简拼:xjqf

解释:〖解释〗原指修诗书,兴礼乐。后引申为把旧有的修理好。把废置的利用起来。

出处:〖出处〗《汉书·司马迁传》:“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

例子:〖示例〗此而不葺,殆非~,悦民便俗之理。★宋·吕陶《净德集·重修成都西楼记》

茵席之臣

拼音:yīnxízhīchén简拼:yxzc

解释:〖解释〗茵席:铺垫的东西,褥垫、草席。指侍奉于皇帝左右的近臣。

出处:〖出处〗语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上》:“公曰:‘请进服裘。’对曰:‘婴非君茵席之臣也,敢辞。’”

哀矜勿喜

拼音:āijīnwùxǐ简拼:ajwx

近义词:反义词:幸灾乐祸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解释:哀矜:怜悯。指对遭受灾祸的人要怜悯,不要幸灾乐祸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例子: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们对于她们,应有~之心。”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精编)

春秋时期的成语

春秋时期的成语如下:

1、郢书燕说: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

2、郑卫之音: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3、兵车之会:春秋时齐桓公争霸,屡次与诸侯会盟,其中在鲁僖公年间的四次,齐国带有军队,你为“兵车之会”。

4、杀妻求将: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

5、伯玉知非: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6、彩衣娱亲: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7、吹箫乞食:原指伍春秋时子胥于吴市吹箫向人乞讨。后指沿街乞讨。

8、董狐直笔: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9、匪夷匪惠: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10、管鲍之交: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11、季孟之间: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12、九原可作:设想死者再生。

13、犒赏三军:指奖赏、慰劳军队将士。

14、轮扁斫轮:指精湛的技艺。

15、暮虢朝虞:比喻覆灭变迁的迅速。

16、城北徐公:原指战国时期齐国姓徐的美男子。后作美男子的代称。

17、管鲍分金:比喻情谊深厚,相知相悉。

18、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春秋时期的简介:

春秋通常用来指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春秋时期止于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一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如下: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有纸上谈兵,老马识途,围魏救赵等。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解释:

1、纸上谈兵:赵括 (战国赵):形容只会按照书本生搬硬套,不能联系实际。

2、老马识途:管仲 (春秋):比喻做事很有经验。

3、围魏救赵:孙膑。

4、负荆请罪:廉颇 (战国赵):比喻诚心诚意地承认错误。

5、完壁归赵:蔺相如。

6、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 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7、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 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

春秋战国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又称东周时期。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

同时,一些被称为蛮夷戎狄的民族在中原文化的影响或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很快赶了上来。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的信息别忘了在江南平台app (m.46east.com)进行查找喔。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江南平台app Copyright © 2016-2020 m.46east.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